利川有个张高寨,贺龙曾在此三进三出……

王芳
2022-02-28 13:30:11

当我初次踏上张高寨时,那是一个晴朗明媚的日子。张高寨位于利川市最偏远的沙溪乡,曾经属于巴国的领地,它坐落在雷音山脚下,与咸丰县毗邻。

关于“张高寨”这个名字,我最初误以为它是一座坐落在高山上的古老寨子,以张姓居民为主。然而,通过查阅资料,我才得知,“张高”实际上是一个人的名字。传说中,张高是第一个前来此地定居的人,他修建了房屋和桥梁,慷慨豪爽,以善良之心享誉当地。当时这个地方还没有具体的地名,于是就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成为了“张高寨”。

这个故事令我更加向往张高寨的美景和那里的人文风情。我迫不及待地期待着在这个偏远的乡镇中探索,去触摸到历史的痕迹,感受那里居民的淳朴和热情。无论如何,我相信这将是一段难忘的旅程。

利川有个张高寨,贺龙曾在此三进三出……村口整齐的茶园。昔日繁华已成追忆如今的张高寨属于利川市沙溪乡繁荣村,距利川城区40公里,由70多户人家居住的40余栋吊脚楼组成。第一次去古寨探幽,未免忐忑,好在微信方便,乡民淳朴,一来二去便联系上了村支书姚友兵。姚书记发了定位,小车便顺着弯弯拐拐的山路来到了村里。从繁荣村村委会拐进乡村公路,渐渐地,茶田多了起来。一条清溪沿山流过,溪畔便是茶园。茶田边俱是果树,可以想象这里春天新茶吐绿、桃李芬芳之时的胜景。利川有个张高寨,贺龙曾在此三进三出……

茶是村民的主要产业,张高寨村庄中的吊脚楼隐藏在茶园和山林之间。虽然张高寨的吊脚楼外观与宣恩、来凤一带的有些不同,但它们都是根据地形顺坡而建的飞檐翘角的“走马转角楼”。这个村子非常宁静,宁静得仿佛能听到茶农们采茶时窸窸窣窣的声音。站在一栋木质吊脚楼前,姚书记介绍道“这是村里前任书记的家。”老书记指着外墙上的牌子骄傲地说“这是国家民委命名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原来,这个村庄在2011年被恩施州命名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并于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利川有个张高寨,贺龙曾在此三进三出……

茶园和青山之间点缀着几十栋吊脚楼。这里的老书记身材高大,气息十足,他一声召唤后,几位热心的村民前来充当免费导游。我们一行六人沿着水流向上,漫步在古老的小道上,同时回顾历史。老书记说,这里曾是川盐运往其他省份必经之地,被人们称为“巴盐古道”。从前,盐商、布商、鸦片商、山货商等人经过崇山峻岭的雷音山,都要在这里歇息一夜。久而久之,无论南来北往的人们都会在这里休息一晚,第二天继续他们的旅程。因此,张高寨人民在古道旁修建了一些店铺,这些店铺一面依附在山石上,一面面向路旁,被称为“巴岩店”。寨子里有毛店子、横店子、穿心店、巴岩店等等,小小的寨子上就有十家客店。因为古道的繁忙,寨子一天得宰杀五六头猪才够吃!沿着山溪向上走,来到一个岔路口。一条路通向下方的河沟,另一条路则通向上方的古盐道。看着那山涧清幽迷人,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先走河沟,再走上坡的古盐道。当地的山民命名随意,而张高寨旁边的小溪就被称为张高河。关于张高这个神秘人物如何为背夫提供食宿并修建卡口以抵御盗匪,已经无从考证,只留下了这两个名字和村民口中零零散散的传说。但其实姓甚名谁并不重要,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只看见这条明亮的小溪毫不起眼地穿过石头,洁净的石壁被岁月刻上道道痕迹,在阳光照耀下泛着轻盈的光芒,令人眩晕。在哪里还能找到如此清澈的水?在哪里还能找到如此自由舒适的溪流呢?

岁月的痕迹留在了石壁上,流水在其中奔流不息。在幽涧中,清泉婉转地响起,给人带来惊喜。此时正值山花盛开的时节,溪畔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景象。沿着水流向上溯去,不时有花瓣从峡谷中缓缓飘落而下。我的伙伴是一位怪异花卉的爱好者,他不断使用手机App“扫一扫”,以了解所有感兴趣的植物——变豆菜、地锦苗、毛茛、石龙芮、蝴蝶花、紫玉兰……突然我们看到了一丛巨大的草,像一个碗一样大,叶子锯齿状,遍布尖刺。它凶恶的模样让人不敢靠近。正当我们想要接近时,老书记急忙制止“不要碰它,那是恶鸡婆!”果然,这种草不愧是它的名字!可以想象一下被这种凶恶物种“咬”了之后的痛苦。最让我们惊喜的是,在这次探险中我们竟然看到了《诗经》中描写的棠棣花。当我们初次见到棠棣花时,那些小小的鸡蛋黄色的花朵垂挂在长长的藤蔓上,在水面上摇摆。《花镜》中描述它是“叶子像茶蘑菇,边缘如锯齿,花色金黄,像小球一样圆,奇妙之处是不会受虫蛀的侵蚀。”著名的李义山在他的《寄罗劭兴》中也描绘了这朵花“棠棣花儿开了,忧愁瞬间消失,绿叶与黄花共同绽放。”

棠棣花是一种植物,常常被用来象征兄弟情谊。在唐宋时期,人们就将棠棣与兄弟之情联系在一起。这个联系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诗经·小雅·常棣》中“常棣之华,鄂不,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这句诗的意思是棠棣花开放,美丽而明亮,如今的世人,没有什么比兄弟更亲近的了。从这首诗开始,棠棣与兄弟之情的关联便被确立了起来。古人认为,棠棣花瓣遮挡风雨和烈日,而花萼坚强地将花瓣托起,这正是兄弟间互相帮助的写照。虽然花瓣和花萼有很多植物都有类似的特征,但人们偏偏选择了棠棣作为代表。总之,当棠棣的花瓣飘落时,只剩下花萼独自托起一片虚无,对古人来说异常伤感,象征着兄弟分散。因此,人们常常用“棣萼”这个词来寄托男人之间的兄弟情谊。晚唐名将高骈除了征战沙场外,也会写一些关于边塞的诗篇。他在《塞上寄家兄》一诗中写道“棣萼分张信使希,几多乡泪湿征衣。笳声未断肠先断,万里胡天鸟不飞。”这首诗用棣萼来比喻远隔天涯的兄弟之情。

曾经的繁华仿佛古道石阶还在诉说着。历史沿着山溪,一路充满了惊喜,仿佛只需数十分钟,就能听见瀑布的声音。老书记带领我们步履矫健地走上右手坡上的小道,这条小道通向左边雷音山顶端的雷音寺,是专为香客们修建的。到了垭口上,从左边的灌木丛中飞出一道挂满银色水珠的飞瀑。这瀑布一共有三叠,我们已经到了第三叠了,是否还要继续往上走呢?当然要走下去!继续向上行走数十米,我们来到了一口小潭边。绿荫如幕掩映着小潭,金色的阳光斜斜地从叶隙间挤进来,洒在潭边。潭水清澈见底,流水潺潺,鸟儿歌唱着欢快的歌谣,仿佛只差一个沐浴的仙女,就能走进神话故事里。

在幽涧中,清澈的泉水如音乐般响起,仿佛仙境一般美丽。继续往上走,雷音山、笔架山、月亮岩等景点便映入眼帘,还有传说中太平天国军入川时曾经抵挡住石达开率领的“卡门”。雷音山上原有一座古寺,此外还有一口据说能流口水的井。同行的老吴告诉我们,他的爷爷曾经在这口井里发现了石蛙,但每次捉住一个蛙儿,又会有另一个蹦出来,层出不穷,吓得他不敢再捕捉,赶紧将已经捉到的放生,然后匆匆逃下山去,认为这是菩萨给他的警示,教导他不可贪得无厌。据说走完雷音山要两天时间,这样的消息吓得他连忙转身回去,继续走古道。这段古道蜿蜒在一道巨大的石壁下,老支书用树枝指向高高的石壁说这里的岩石上有花纹,我们一代一代的人都不知道那是什么花。仔细辨认,那些仿佛菊花的痕迹开在砂岩上,神秘莫测。后来我回城后带着照片请教了中国地质大学的邢立达教授,才知道那其实是虫迹,是史前生物的痕迹化石。老书记说,因为这是进入川西的必经之路,贺龙将军带领的红军曾三次经过此地。有一天,因为饥饿难忍,有两名红军战士晚上偷了鸡,还没来得及吃就被贺龙发现了,最终被处决。至今,村子里还有着红军墓,记录着这段历史。这里有着青山绿水的自然风光,有着巴盐古道的历史底蕴,还有着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这个古老的寨子,宛如一个避世的桃源,静静地等待着每一个对它好奇的人的到来。

古寨隐藏在茂密的树林之中,一座吊脚楼被掩映其中。这个采访手记介绍了古寨的美丽之处,它独特的自然环境保持了原始的生态特点。而古寨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承载着巴盐古道的传奇故事。这里有青山绿水,宛如一块未被外界所发现的宝石。近年来,随着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完善,这座原本偏远的古寨离城市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完全具备了成为人们徒步运动和探索古迹的“后花园”的条件。以上内容摘自综合恩施发布和恩施日报,由黎袁媛撰写并提供相关图片。

鼓励一下博主吧
5343
分享
猜你感兴趣的景点
  • 笔架山
    笔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