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特产: 恩施土家腊肉

恩施特产: 来凤大头菜

恩施特产: 恩施麻鸭

恩施特产: 巴东玄参

恩施特产: 巴东独活

社饭:恩施人吃的第一口春天

编辑: 苍山夜语 2022-03-26 10:00:15 2865

这个习俗小故事已经写好很久了,只是我们都还浸没在远方的哭声里不知所措。在还能工作的时候尽力工作,守护住自己和身边的小秩序,也唯有这样来应对不确定的世界了。为远方的人祈祷,愿哭泣的人得到安慰……



文/Lily

立春之后清明之前,恩施人每年吃到的第一口春天,不是绿茶,是一种青蒿草。

恩施还保留有一些特别的讲究,比如正月初九叫作“上九日”,重要程度堪比年初一;再比如,年中的祭祀“过月半”,有老话讲“年小月半大,鬼神也放三天假”。

过社是农历二月间非常重要的一个祭祀节日。到底是哪一天呢,日子并不固定。老人的办法是数着手指节用天干地支推算。从立春那天开始往后数,逢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每十天轮一戊,从立春算起五十天后就是过社的正日子。因为每年不固定,干脆前十天后十天之内都可以过社,到现在变成只要能在二月某天约齐一家人,都可以。于是恩施的社饭香会弥漫在整个二月。

过社的祭祀属性来源于土地崇拜,唐诗中有春社秋社的记录,朴素地理解是春社祈年秋社酬谢。过社怎么过呢?现在最主要的仪式性内容是拦社和吃社饭。

拦社的意思是要拦在过社之前为新葬三年以内的人圆坟。形式之严肃讲究犹如重新下葬。儿子姑娘抵手亲戚都要到场,女婿还要请一班锣鼓一路吹吹打打上坟。用纸糊成各色旗、伞、宝盖,就像新坟插花圈一样插满坟头。坟头添土立碑,岩石磊砌的一圈围上一层红布。一阵敲锣打鼓磕头泼酒后,算是礼成。

看过一些说法,其中有解释这个围红布的原因,可能源于初民时代的二次葬或者骨殖葬。骨殖葬是要等两年后血肉化解了后人再去把骨头捡起来放进罐子再次安葬,过程中要把骨头清理干净,要在头盖骨上抹上红色的朱砂,帮助灵魂得到安宁。

三年过去以后的每年要挂亲,这个要算是清明节的习俗。从立春那天开始,恩施的纸品店就能看到花花绿绿的纸扎祭品。挂亲只限于子女且男女有别,女儿挂的花花绿绿,儿子挂的是纯白色。长宽一米的白纸沿一边对折到二指宽,然后用打纸钱的模子打出铜钱大小的镂空纸花,拿麻线扎住一头挂在树桠插上坟头,烧纸上香磕头。


过社第二的重要仪式是吃社饭,一项轻松欢乐的必要程序。能找到一曲清人的竹枝词作为印证(只知道他是清人,不知道姓名):


《潭阳竹枝词》

五戊经过春日长,治聋酒好漫沽长。

万家年后炊烟起,白米青蒿社饭香。



需要提前准备食材:泡糯米、焙社蒿、洗腊肉、挖野葱。社蒿是蒿草的一种,只在春天二月刚长出来最细嫩,也是春天最早长出来的嫩叶,采嫩尖洗净切碎揉出苦水焙干。老人认为春来毒气大,吃点苦蒿可以败毒。提前泡好的糯米拌入焙干的社蒿沫、野葱沫、炒过的腊肉丁、小块腊肠、豆干切丁,比例其实比较随意。拌匀上木甑加大火蒸熟即可,若要味道更浓郁,可以趁热加油盐再炒一遍。


各家各户不论人口多少饭量大小,都要蒸满一甑社饭,亲戚邻居相互送。老话讲送完了自己家的,吃不完别家的。亲戚间在农忙开始之前的最热闹圆满的一次聚会就是在香气缭绕的过社当中结束,古诗写到这时候,就开始“家家扶得醉人归”了。


吃过社饭之后,其他的春天新绿就一一上演。恩施在大面积退耕还林以后,人们就开始没早没晚地忙春茶了。

今年的春天比往年冷,春茶上市的时间晚得超出预期。平台已有订单只能在3月25号以后陆续发出,恩施硒茶因为原料少,会再晚约一周。谢谢您理解和等待。值得等待。

野哥都说:“憋了一个漫长的冬天,才长出来的几片新茶,错过了你的唇舌,该是怎样的遗憾啊!”



风物人心皆故乡 

五溪蛮土酒 | 利川高山红茶  | 定制普洱熟茶 | 纯手工铁锅 

土家野夫的家乡风物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苍山夜语

上一篇

走遍恩施 | 金子坝的荒野

下一篇

恩施咸丰风景如画等你来玩,这里的春天更美丽!

文章分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