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自我申报、推荐、评选和公示
教育部已经确定了1885个机构。
全国中小学第三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其中,恩施有三所学校上榜。
名单详情如下
这三所学校和传承项目分别是:来凤县百福寺镇民族小学摇摆舞、来凤县九思镇民族小学龙灯和摇摆舞、来凤县民族小学南戏、竹钟球和竹竿舞。
像这些学校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三所学校。
了解他们如何创造传统文化
活在校园里。
学校
来凤县百福寺镇民族小学
舞动的舞蹈
白思敏小白寿武
挥手的源头,土家族传统,继承自秦汉,其次是巴楚诗歌。土家族摆手舞是一项优秀的文化遗产,有些至今仍在民间流传,有些则已接近失传。20世纪90年代以来,百福寺镇民族小学开始开发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土家族文化校本课程,为传承土家族优秀文化做实事,为保护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做出贡献。
学校
来凤县九思镇民族小学
龙灯和手舞
老人要求民间艺人训练他们的龙灯表演技巧
“龙灯”是来凤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它起源于300多年前该县九思镇的大岩板村和板沙街村。以“巴提索”的舞蹈形式,生动灵活地展现了龙“在水中游、在空中攀、在空中翱翔”的神奇造型,同时模仿虎、凤等动物与龙一起表演,深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青睐。
学校
来凤县民族小学
南戏、竹钟球、竹竿舞
南方剧团的专家给县小学的学生讲课。
南戏,又名南戏、任戏、高泰戏,是湖北四大地方剧种之一,在恩施五大地方剧种中排名第一,主要流行于来凤、恩施,湘西、湖南黔江、重庆等七县,余韵遍布铜仁、贵州等城市。
邱
竹钟球是我国武陵山区土家族山村的一项民间体育健身项目,历史悠久,简单易操作。相传,土家族先民对其劳动成果的归属有争议。每个人都想把最先发现的水果放进自己的篮子里。为了和平相处,解决纠纷,每到收获季节,都有背筐争麦球的场面,这就是土家竹铃球的前身。
县城小学生练习竹竿舞。
竹竿舞又称竹竿舞,有坐、蹲、站三种姿势,各不相同。在有节奏、有规律的捶打声中,舞者不仅要灵活地前后跳跃,还要在竹竿劈开合拢的瞬间,潇洒自然地做好各种优美的动作。
来源/来凤教育,在此致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包括图片或视频)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想了解恩施,扫码二维码来微信找我们
Copyright © 2020-2022 魅力恩施旅游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1018034号-1
网站地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