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特产: 恩施土家腊肉

恩施特产: 来凤大头菜

恩施特产: 恩施麻鸭

恩施特产: 巴东玄参

恩施特产: 巴东独活

恩施咸丰羊蹄村:传统村落的乡土味

编辑: 魅力恩施 2022-04-20 12:16:39 225

羊蹄村是咸丰县小村乡的一个村,距县城仅有一个半小时车程,因有形似羊蹄的石头而得名。村里的特色民居和原生态美景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让人心驰神往。有游客常携老带小慕名而来,走进她,品味她的青山如黛、碧水似镜。

1

凉桥、古树与小溪。

村子的入口处,生长着一棵比村子年纪还大的参天古楠木,村民把它当作神树膜拜,望能得其庇护,繁衍生息,平安顺遂。游人们也不由得生出些许崇敬之心,驻足流连。对面的鸡公山,也有许多参天古树,人们称之为“小型原始森林”。

进了村,便可见一座典型的风雨桥,桥下蜿蜒的蓝河穿村而过,绕着半岛似的朱家堡流入远方的唐崖河。河里穿梭的小鱼儿,一不留神就会被顽皮的娃娃们抓住,抹上盐,用青叶子包好,塞到灶膛里,瞬间变成孩子们的美食。

2

村民表演当地民间文艺节目。

岸边绿树掩映的农舍,均是干栏式吊脚楼。远看,宛若隐匿在蚌壳中的珍珠,闪耀着若隐若现的光芒;近看,梁、柱、枋、檩纵横相交,美观大方,彰显着古代工匠的智慧。村落外大片大片的竹林和茶园隐隐可见,户与户之间有小石径相通,将星罗棋布的农舍连成原生态传统村落,鸡鸣狗吠,炊烟袅袅。

羊蹄村地处武陵山腹地,气候温和湿润,偏沙性土壤,特别适宜竹子生长。勤劳的山里人创编出很多竹制品,最为著名的要数“小村花背篓”,工艺考究,质地坚韧,是背篓家族中最小巧、最精美的一员,常被作为苗家青年男女必不可少的定情物。同时,花背篓也是姑娘们当作饰品使用的生活用品,其功能类似于当今女孩们使用的背包、挎包。小巧玲珑的花背篓要求竹篾柔软、精细均匀、色调一致,编织上等花背篓用的篾条几乎只有麻线精细。来咸丰游玩的客人看见后,往往爱不释手,都会买上3至5个回去赠送亲友。

3

手工艺产品竹背篓。

过了吊桥,往东几百米,有水车、榨坊映入眼帘,这些老物件据说有的已有上百年历史。冉氏油榨坊第四代传人冉凤毛说,他记事起,他爷爷就在开榨坊,现在的榨坊是20世纪50年代父亲建造的,几代人都以榨油为生。冉凤毛一家因继承祖传手艺,坚持手工操作,榨出来的不论是菜油还是茶油,都多了几分特殊的香味。的确,我们还未走进榨坊,一阵阵香气就扑鼻而来。我想,人们吃腻了调和油,一定要尝一尝这原生态的手工榨油,用它做出的菜肴,定会回味悠长。不然,这里手工榨坊生意怎么会那么好?尽管价格高出一些,但仍然供不应求,甚至卖到了广东、上海等地。

4

羊蹄村鸟瞰。

羊蹄村还盛产“红衣米花生”,这种花生香味独特,远销美国、日本等地。农家乐餐桌上的一道油炸花生米,也是非常受游人们喜欢的菜肴,再小酌一杯主人家泡制的刺梨酒,称得上是绝配。

随着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村里面貌日新月异,斩获了全国文明村、全省卫生村等称号,成为湖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村。我们来到一家农家乐,夫妻俩忙里忙外,喜上眉梢,毫不避讳地讲起逐年递增的收入,还说偶有北京、上海的客人要在这里过上几天悠闲的慢生活,最喜欢吃他们家自种的蔬菜和自养的土鸡、黑猪肉。

若不是听村里一位老人讲述,真的很难想象,羊蹄村曾经的繁荣景象竟不输给当下。

400多年前,清朝入关后,为避免遭灭族之祸,明朝末年,崇祯皇帝近支皇族后裔来此居住,已繁衍19代,聚居地名曰朱家堡。朱家堡是茶盐古道途经地之一,通往四川和湖南。当时有一座四合院式的中转驿站,名为“穿心店”,过往客商、背脚子在这里川流不息。

羊蹄村不仅蕴含丰富的历史故事,也孕育了许多人文故事。周文祥,1928年出生在朱家堡,参加过八路军、海军、空军,当过高级军官,在淮海战役中获得多枚勋章。在当地提起周文祥,村民个个竖起大拇指。

羊蹄村还蕴藏着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并以活态形式传承下来。距今300多年的丧葬文化悼念舞蹈“穿花”,艺术风格古朴、粗犷、灵活,是男子群舞,其特点是以鸡爪步为基本步伐,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丰富的表现力,成为民间舞蹈的瑰宝。还有饮食文化“土家十大碗”,六荤四素,取六畜兴旺、四季发财之意,摆上桌的“十大碗”,琳琅满目、色香味俱全。

羊蹄村之美,一日无法看尽,片语不能叙尽。正好,留下一些神秘,留下一些空白,等待世人去填充。

5

石碾。

小贴士

羊蹄村距咸丰县城约65公里,351国道途经此地,拥有原始森林、土苗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村里有特色民宿可解决吃住问题。该村特产以茶叶、红衣米花生为主。


上一篇

湖北这些场馆、景区临时关闭!

下一篇

恩施十大好玩的旅游景点

文章分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