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岁月里,聆听巴东红色故事

? 黄婷
2021-11-25 15:26:09

翻开历史的一页,在那艰苦的革命岁月里,革命先烈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就像一座座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面前。巴东,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沃土。成千上万的巴东儿女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每一寸土地上都有着不寻常的回忆,每一个革命遗址都有着动人心弦的故事......因此,我们邀请了巴东县老促会副会长赵世华同志,为大家讲述巴东发生的红色革命故事。

革命岁月里,聆听巴东红色故事

革命岁月里,聆听巴东红色故事

讲述人简介

这位讲述人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故事讲述者,他致力于通过讲述各种故事来启发和娱乐听众。他的声音富有磁性,能够引起听众的兴趣并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他的故事技巧独特而出色,能够将听众带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让他们沉浸在故事情节中。无论是传统的童话故事,还是现代的科幻故事,他都能够以生动的方式讲述,使听众们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和冲击力。

除了讲述故事,他还具有广泛的知识储备和研究能力。他热衷于各种不同的主题,包括历史、文学、艺术和科学等等。这使得他能够将故事与相关的背景知识相结合,为听众呈现一个更加丰富和有趣的故事体验。

他的讲述风格幽默诙谐,善于运用声音和语调来增强故事的品味和趣味性。他也擅长在关键时刻制造悬念和紧张感,以吸引听众并保持他们的兴趣。

作为一位讲述人,他总是充满热情和激情,致力于给听众带来独特而有价值的体验。他相信每个故事都是独特的,每个听众都可以从中获得不同的启示和满足感。通过讲述故事,他希望能够激发听众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使他们更加开阔和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世界。

革命岁月里,聆听巴东红色故事

赵世华同志是巴东县老促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目前任职中。他于1997年9月被调至县扶贫开发办,负责巴东老促会的具体工作。虽然已退休,但他仍积极参与巴东老区的建设,被老区干部群众誉为“老区群众的贴心人、活字典”。在过去的22年里,赵世华参与设计和撰写了包括段德昌、黄大鹏、中共巴兴归县委旧址等革命烈士和革命遗址的碑文,并为它们树立了16座革命遗址永久性标识和5座革命烈士墓。他还积累了1500多张珍贵的有史料价值的照片。

巴东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染红的沃土,是一个革命老区,也是全国1599个老区县市之一。巴东有12个乡镇,其中8个属于革命老区,还有4个乡镇属于全省309个老区乡镇之一。金果坪乡更是全省27个重点老区乡镇之一。

《金果坪风光》是由郑家钦拍摄的一组照片,展现了中国革命老区的美丽景色。革命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革命根据地。苏区则是指采用苏维埃政权组织形式的地区,而边区是指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权在几个省接连的边缘地带建立的根据地。

根据1979年国务院发布的文件(民政部30号、财政部85号),确认革命根据地的标准如下革命根据地包括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根据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存在中共组织,有革命武装,成功发动了群众,进行了打土豪、分田地、分粮食、分牲畜等运动,建立了工农政权并进行了武装斗争,且持续时间达半年以上的地区,可以确定为革命老区。而在抗日战争时期,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存在中共组织,建立了政权武装,成功发动了群众,实行了减租减息政策,主要是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并进行了武装斗争,且持续时间达一年以上的地区,可以确定为革命老区。在划分革命老区乡镇时,以生产大队为最小单位。如果一个公社内,革命老根据地的生产大队超过半数,那么这个公社可以被归为革命老根据地公社。

总之,革命老区以其在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而闻名,所展现的景色也代表着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金果坪风光》通过摄影展示了革命老区的美景,让人们更加了解和珍视这片历经风雨的土地。

根据中央确定,巴东县在全国1599个县、市、旗中被确定为革命老区之一。巴东县下辖8个乡镇,即信陵镇(包含19个村)、官渡口镇(包含35个村)、东瀼口镇(包含22个村)、溪丘湾乡(包含38个村)、沿渡河镇(包含55个村)、野三关镇(包含35个村)、水布垭镇(包含41个村)、金果坪乡(包含22个村)。此外,茶店子镇和清太坪镇虽然不属于老区乡镇,但有革命老区村。茶店子镇的竹林坪、周家湾、福场坪、阡山等4个村属于革命老区村,清太坪镇的木竹坪、郑家园、倒卜龙、大堰塘、六郎、中磨坪等6个村也属于革命老区村。巴东县共有275个老区村。巴东县目前已查实的革命遗址共有74处,这些遗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展示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是革命文化的具体体现,也是激发爱国热情和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来源,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一直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的动力之源。这些革命遗址是厚重的历史见证,需要后来的人们加以保护和利用,传承和发扬。革命遗址的分布情况如下东瀼口镇有8处、溪丘湾乡有12处、沿渡河镇有4处、官渡口镇有8处、绿葱坡镇有4处、大支坪镇有1处、野三关镇有5处、清太坪镇有1处、水布垭镇有4处、金果坪乡有12处、信陵镇有15处。这些革命遗址记录着一段段艰苦卓越的岁月,凝聚着一部部慷慨悲壮的历史。自1998年以来,中共巴东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已在巴东县立下了15个革命遗址永久性标识和5座革命烈士墓碑。巴东县在中国革命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巴东县拥有两个革命根据地。南部属于湘鄂边根据地,辖区包括金果坪乡、水布垭镇和清太坪的部分自然村。北部属于巴归兴苏区的一部分,辖区包括官渡口、东瀼口、溪丘湾、沿渡河、信陵镇以及秭归、兴山县的相关乡镇。

1928年4月2日,贺龙、周逸群发动了桑植起义,开启了湘鄂边红色革命的序幕。随后,贺龙领导下的革命力量逐渐扩大,形成了湘鄂边工农革命斗争根据地。

1928年11月,湘鄂边根据地已形成以鹤峰邬阳关为起点,经过长阳枝柘坪,终点为巴东金果坪的主干线路。这期间,贺龙率领部队攻占了鹤峰县城,建立了鹤峰县苏维埃政府。这一系列的成功使得以桑植、鹤峰两县为中心的红色割据区域基本连成一片。

到了1930年5月,湘鄂边根据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涵盖了石门、慈利、长阳、五峰、巴东、建始、宣恩、恩施等县的部分地区。湘鄂边的革命力量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壮大,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贺龙领导的革命队伍在巴东的金果坪、水布垭、清太坪一带开展了重要的活动,这一时期留下了许多令人动容的故事。在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了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为了贯彻会议精神,中共湖北省委积极派遣干部到各地恢复和发展组织,并积极开展秋收和年关暴动。巴东县属于鄂西特委领导的第七暴动区。同年10月,巴东籍共产党员张华甫、黄大鹏、廖景坤、陈宗培等根据鄂西特委的指示,建立了中共巴东特别委员会,简称特支,为武装暴动进行了组织准备。

1928年12月,在江北农村成立了第一个农村党小组名为西陵党小组。该党小组原址位于东瀼口镇贾家湾村三组(当地人称之为白瓦屋),是一座具有土木结构的瓦房。该瓦房拥有三个正房间和两个厢房,屋顶两侧修有檐槽,整座房屋朝南面向北。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党小组迅速发展壮大,于1928年2月正式升格为党支部。

在中共巴东特别委员会成立之后,他们积极贯彻落实“八七”会议和省委秋收暴动精神,致力于发展党员,并建立了组织。他们在改造“神兵”、组织武装暴动的过程中发挥了领导作用,为创造巴东、秭归、兴山、苏区打下了干部基础。

从1928年12月到1933年6月,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带领部队九次进入巴东,五次在金果坪驻军,以金果坪为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在巴东、建始、鹤峰三县交界的区域内,革命风暴翻腾,巴东南、北呼应,形成了犄角之势。他们先后建立了六个区苏维埃政权(牛洞、麦丰、平阳、火峰、石门台、金果坪),三十二个乡苏维埃政权。红军的规模也发展到千余人,进行了三次反“围剿”斗争。五千多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有457名革命烈士(其中包括12名女性)被记录在册,红军失散人员则有195人(其中包括3名女性)。

致敬红军失散人员,他们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民政部、财政部(1986)优44号文件的规定,对于1937年7月6日之前正式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的人员,如果因伤、病、战斗失利或组织动员分散离队失散,并且在离队后表现较好,当地群众也认可他们的行为,那么他们应被视为红军失散人员,并给予相应的认定。

同样地,如果有人因被俘、被捕等原因离队失散,但没有被发现投敌叛变或在离队后被迫担任一般伪职,也没有对革命造成危害,那么他们同样应被视为红军失散人员,并应受到相应的认定。

对于这些红军失散人员,我们应该予以缅怀和致敬。他们在革命斗争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他们的勇气和坚定信念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我们应该铭记他们的奉献精神,传承红军的光荣传统,继续为实现祖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根据巴东县民政局的相关文件规定,该县于1988年4月和1989年11月两次认定了全县红军失散人员共计195名。值得注意的是,该县拥有一个面积占全县总面积60%的苏区,苏区人口达到1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0%。这使得巴东成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应当从革命故事中深深体会到历史的沧桑与伟大,听风雨中传递的豪情,无畏面前展现的勇气。作为当代的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宝贵的经历,更应该通过自己的奉献来铭记和传承。

在这份特别声明中,我们郑重声明以上所提到的内容,包括图片或视频,均来源于互联网的收集,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

鼓励一下博主吧
693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