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特产: 恩施土家腊肉

恩施特产: 来凤大头菜

恩施特产: 恩施麻鸭

恩施特产: 巴东玄参

恩施特产: 巴东独活

这条“红军老街”见证“绿色新生机”

编辑: 旅游攻略 2022-12-23 12:17:18 17

“家家驻红军、户户是房东”,歌谣里传唱的便是恩施鹤峰县五里乡五里村。1931年初,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前委在鹤峰县五里坪成立中共湘鄂边特委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联县政府,领导长阳、五峰、鹤峰、桑植、石门5县的革命武装。

红军医院、被服厂、枪械修造所、青年会堂、红色监所等100多家湘鄂边苏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及苏维埃各群团组织机构驻五里坪长达5年之久,使五里坪成为湘鄂边苏区的政治中心、军事指挥中心。

荏苒岁月,五里坪更名为五里村,但红色精神依然流传至今,共同被保留下来的还有一条写满红色历史的“红军老街”。老街完好保存下23处重要革命旧址建筑,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五里村被中央纳入红色美丽村庄试点

革命老街述说红色历史

五里村是鹤峰县五里乡政府所在地,更名前叫作“五里坪”。

走在街道上,随处可见红色元素。楼房墙面上的红军主题壁画、街边的红军战士雕塑、墙上贺龙元帅的浮雕……无不讲述着这里曾经的红色历史。

五里乡党委书记覃飞告诉记者,近年来,五里村已变成红色打卡地。

人气最高的地方是“湘鄂边苏区五里坪革命旧址纪念馆”。进入纪念馆大门,抬眼便是一条古朴的老街。从现代感十足的纪念馆大门进入年代久远充满土家气息的老街,仿佛瞬间穿越,回到了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

漫步在老街,脚下是磨砺平滑的青石板路,两边是黑漆乌瓦的土家木屋,屋门口挂着玉米辣椒,台阶上生长着绿衣青苔。房屋门梁上“湘鄂边独立团团部旧址”“湘鄂边苏维埃商会、合作社旧址”“九区苏维埃政府、共青团湘鄂特委旧址”“中共湘鄂西前委、红四军军部旧址”的木牌提醒着游人,这条烟火气十足的老街是一座革命历史纪念馆。

每一座旧址,都展示着相关的革命历史,有文字介绍,有影像图画,有文物陈列。整条路线走下来,可以按照时间线纵览整个五里坪革命历史。

党建引领绿色发展

五里村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带动、抱团发展、成果共享,选优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带领群众致富。

走进五里乡五里村老党员杨发林的箬叶厂,工人们正在熟练地清理箬叶,过称、结算、分拣……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杨发林是五里乡五里村人,与箬叶打交道几十年。他从小商贩做起,先后在五里村、湄坪村建起两个箬叶加工车间。

2011年,杨发林当选为五里村党支部书记,从上任开始,他就一直带领村民从事箬叶产业。130多名村民到厂就业,年销售箬叶2400余吨,带动1000余名村民增收致富。

工人正在生产加工箬叶

除此之外,五里村还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共商共议、重点整治等系列举措,改善人居环境,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

在乡村治理上,积极探索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将现有党员分为“有职党员、无职党员”两大类,并细化为“村内任职、居家发展、流动在外、老弱失能”四小类。

对村内任职党员实行“优绩优酬”管理机制,对居家发展党员实行“党徽闪耀”激励机制,对流动在外党员实行“全程跟踪”管理机制,对老弱失能党员实行“结对扶助”关怀机制。

给共产党员户挂牌

分类管理,充分激发了党员的带动性和干事积极性。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中,“五里坪”这一品牌被越擦越亮。

“县、乡党委通过与各级农业农村、住建、水利等部门沟通对接,整合传统村落、环境治理等各类项目资源10个,以高标准打造五里坪红色教育培训中心,进一步扩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和红色经济效益。” 五里乡党委书记覃飞介绍。

“外地游客这几年明显增多。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可以接待五六十人,平均每月收入近4万元。”在村里开饭店的覃道银明显感受到红色旅游带来的收入增长。据了解,去年一年五里村共接待游客1.9万余人次。

前来参观的游客

除了带动红色旅游,茶叶、箬叶等绿色产业也为当地带来了可观收益。村中320亩有机茶田,年产值200多万元;可采摘箬叶面积15万亩,年产值4000万元左右。全村拥有各类茶叶、箬叶企业15家。

红色引擎带动绿色发展。如今,红色五里展现出绿色兴旺的勃勃生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实。

END

策划:张小燕、胡彬、李新龙

统筹:张昭、王颖、高艳

采写:党员生活全媒体记者 冯杰

通讯员:夏咸恩

编辑:肖晗、刘志勇

上一篇

恩施旅游5日游价格,恩施旅游团报价5日游,当地私人导游强烈推荐

下一篇

恩施、神农架之一:躲避峡

文章分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