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特产: 恩施土家腊肉

恩施特产: 来凤大头菜

恩施特产: 恩施麻鸭

恩施特产: 巴东玄参

恩施特产: 巴东独活

恩施旅游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给你一个合理的解释

编辑: 恩施日报 2022-01-16 22:47:44 2364

不用说,这个“十一”黄金周,恩施旅游又“井喷”了。换点新鲜词行吗?
有什么办法,形势就是还那么火热,不一样的,就用数据说话喽——

全州7天共接待游客270.36万人次

恩施火车站发送旅客11.66万人次

恩施机场输送旅客10849人次 

鄂西高速出入口总车流量137.88万辆

反正到处是人人人车车车↓↓↓




如果说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那因为没有对比。好咧,那么咱把过去5年国庆长假的数据都拿出来晒一晒——


2011年国庆长假

全州共接待游客70.23万人次。


2012年国庆长假

全州旅游接待达到110万人次。


恩施火车站共发送乘客78186人,沪渝高速恩施段共计免费通行139835辆车,恩施机场进出港旅客5360人。

2013年国庆长假

全州共接待游客114.8万人次。


恩施火车站共发送旅客74072人次,沪渝高速鄂西段通行车辆近40万辆,恩施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5935人次。


2014年国庆长假

全州共接待177.5万人次。


恩施火车站共发送旅客11万人次,长假前6天,鄂西管理处入出口总车流量为87.88万辆,恩施机场共运送进出港旅客9276人次。


2015年国庆长假

全州共接待游客219.6万人次。


恩施火车站共输送旅客178658人次,鄂西高速入出口总车流量111万辆。

仅在国庆黄金周
游客从70.23万人次到270.36万人次
恩施旅游这些年发生了什么?

过去五年,全州旅游产业乘借“两路”开通的东风,在全国、全省、全州名气越叫越响,一跃成为中国旅游新发现、中国中部休闲旅游度假圣地和全国旅游扶贫示范区。

正如州委书记王海涛所言:“旅游产业对自身发展、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平台、转换观念、生态文明、培养锻炼干部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5年5月19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恩施女儿城看做糍粑听山歌。记者向竹清摄

三个阶段
诠释
目的地建设历程

起步阶段(2009年—2010年)

抢抓“两路”开通契机,大力开发以大峡谷腾龙洞、野三峡等为代表的观光旅游产品,建成观光旅游目的地。

跨越阶段(2010年—2014年)

旅游经济总量由昔日的倒数进入全省前四,成为湖北第一方阵中的大接待量目的地。

转型阶段(2014年—2015年)

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建设观光、休闲并重复合型旅游目的地。


三个翻番
凸显
旅游引擎效益
过去五年,旅游业充分发挥引擎功能和带动作用,成为了富民富州的新支点,改善民生的新载体,优化投资的新领域。
旅游经济总量翻番
旅游接待人次由2010年的1062万人次增加到37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由56亿元增加到250亿元。



旅游核心要素总量翻番
4A级及以上景区由4家增加到16家,其中5A级景区由零增加到2家;三星级以上饭店由18家增加到47家,其中四星级饭店由4家增加到8家,县县都有4A级、4星级标准的景区或宾馆;旅行社由37家增加到74家。


旅游促进就业人数翻番
直接从业人员由2010年的2万人增加到10万人,带动相关行业就业人数由5万人增加到40万人。




旅游+文化
让旅游魅力四射



土家乡村音乐剧《黄四姐》


《新龙船调》、《夷水丽川》、《武陵绝响》、《黄四姐》等经典剧目,为复合型旅游目的地增添了无限魅力。



大峡谷实景剧《新龙船调》剧场。


恩施大峡谷、利川腾龙洞、恩施土司城、恩施女儿城等已成为文旅融合的典范。


2014年6月,恩施州荣膺“中华诗词之州”、“中国楹联文化第一州”称号。



2015年,咸丰唐崖土司城成功晋级世界文化遗产。


四件大事
扩大
恩施旅游影响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

调研恩施旅游扶贫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女儿城与游客合影。记者黎袁媛摄


2015年5月19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恩施调研旅游扶贫强调:要着力推进生态保护、旅游开发、扶贫攻坚有机结合,加大对贫困人口参与旅游经营服务的扶持力度,让他们分享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红利,将绿水青山变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全国贫困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座谈会

在恩施召开



2014年12月5日至6日,全国贫困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座谈会在恩施州召开,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省政府副省长甘荣坤等出席会议,河北、山西、内蒙古等24个省市区旅游局、扶贫办负责人参加会议,推介恩施旅游扶贫经验模式。


省委、省政府两个文件

凸显旅游引擎地位


2010年、2011年,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支持恩施州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的决定》、《关于推进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意见》两个载入恩施历史的重要文件,明确提出把旅游业作为加快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引擎,支持恩施州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和全国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中国旅游报和省主流媒体

多次以恩施为蓝本解剖旅游发展模式


2014年、2015年,省旅游局联合中国旅游报、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等,先后两次以恩施为蓝本解剖旅游发展模式,把恩施的发展经验向全国推广。


三点促销
解读
市场开拓成效


大力度、多方式、宽领域强化宣传促销,客源市场由武汉和重庆两个主要客源地拓展到武汉、重庆、四川、河南、湖南等10余个客源地,获得了“2012年广东人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线路)”殊荣,恩施旅游形象宣传片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

2015年客源结构分析图(以“十一”为例,按地区分)


2015年客源结构分析图(以“十一”为例,按组织形式分)


州内营造热点


第四届“湖北·恩施生态文化旅游节”、 “凉城美景·风情恩施”、迪恩·波特挑战恩施大峡谷全球直播、“硒游记”(发放优惠券价值6000余万元)、恩施赏秋(悦冬)十大精美线路等,让全球目光聚焦恩施。


州外推介亮点


州委书记王海涛亲自策划、亲自推动了北京、重庆、深圳、香港、武汉、杭州、台湾、瑞士、法国、澳大利亚等10多个省市(国家)的旅游推介活动,让恩施州走出湖北、融入全国、拥抱世界。



举办旅游推介活动


内外协作找准关键点


大力实施“双城记”( 恩施州与韩国首尔、新加坡、泰国、美国科罗拉多等境外城市进行旅游交流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和周边省市区主动联姻,共推线路产品、共拓客源市场、共享市场红利。



2016年10月7日,恩施大峡谷与墨西哥铜峡谷结为姐妹峡谷。


“十三五”
旅游发展新蓝图


着力抓好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链建设,推动“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建成全国户外运动健身、绿色生态文化与健康休闲养生的知名旅游目的地。


未来发展主基调 

转型升级



恩施州委书记王海涛在第六届导游大赛上亲切与导游交流:我也是恩施州的一名导游。


州委书记王海涛在六届九次全会上强调:“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打造恩施经济‘升级版’,是恩施州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积极顺应新常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为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支撑。”


旅游业作为州域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十三五”理应在转型升级上走在前列、当好标杆:围绕提高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比重、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供给,强力推进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创新“旅游+”融合模式,开展“二次创业”,促进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把恩施州打造成为武陵山旅游圈中的核心板块、承接湘鄂渝黔旅游的枢纽、湖北旅游的旗舰,以及中国长江旅游带上的明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全国户外运动健身、绿色生态文化和健康休闲养生的知名旅游目的地,为全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旅游贡献。



蝶舞清江。朱翠萍摄影


二次创业大目标

倍增计划


旅游二次创业,体现在竞进提质、升级增效上,就是要当好武陵山区的排头兵、湖北旅游发展的新旗舰、全国先进自治州的好标杆。落实在发展目标上,就是到2020年,在“十二五”期末的基础上实现“倍增计划”:


旅游经济总量倍增


旅游接待人次达到7500万、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00亿元,较“十二五”期末翻一番。


旅游核心要素倍增


国家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达到32家以上,其中5A级景区4家以上,四星级以上饭店达到20家以上,五星级饭店3家以上,分别较“十二五”期末增加一倍或一倍多。旅游度假区由零增加到10家以上。


拉动就业倍增


通过产业发展、旅游扶贫等,拉动旅游直接就业人员由10万人增加到20万人以上。


全域旅游的新框架

六大布局


打造州城旅游集散中心


将州城建设成为带动全州、支撑鄂西南、辐射武陵地区的区域旅游集散中心。


壮美三峡。黄世海摄


构筑两大旅游板块


树立大旅游资源观,深度开发观光、度假旅游资源,加快构筑具有不同特色和功能的南北两大旅游板块,北线旅游板块包括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以独特的地质奇观、清江山水、良好生态为依托,尽快形成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品牌。南线旅游板块包括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县,以土苗风情、生态文化为载体,打造吸引力和影响力强大的特色文化旅游板块。



构建九大旅游功能区


按照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积极呼应国家主题功能区规划,加快构建九大旅游功能区:


恩施大峡谷—利川腾龙洞地质奇观、山水探秘、山地运动、休闲度假旅游区;


巫峡口巴文化、纤夫文化、古水运文化、峡江风光、水上休闲旅游区;


唐崖土司城——坪坝营—白岩山土司文化、休闲养生旅游区,清江山水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区;


酉水(白水)河土家风情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区;


齐岳山—佛宝山避暑休闲旅游区;


野三河——建始直立人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旅游区;


伍家台——狮子关——贡水河生态休闲、文化体验旅游区;


诗画溇水——屏山土司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区。



来凤仙佛寺。唐冀摄


做大做强十大核心景区


围绕恩施大峡谷、腾龙洞(含龙船水乡)、巫峡口(含神农溪、链子溪、巴人河)、坪坝营、三城景区(土司城、女儿城、施南古城)、清江画廊(含野三河、石门河)、唐崖土司城(含黄金洞)、佛宝山(含大水井)、仙佛寺(含彭家寨)、董家河(含五龙山、屏山)等,创建十大全省全国顶级旅游景区,打造恩施旅游“引擎”。



恩施大峡谷。陈年恕摄


建设十个旅游度假区


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禀赋、舒适的气候条件,着力建设恩施大清江、巴东野三关、建始黄鹤桥3个国家旅游度假区和恩施沐抚、利川团堡宜影古镇、利川苏马荡、咸丰坪坝营、宣恩七姊妹山、来凤三胡、鹤峰大路坪7个省级旅游度假区。



咸丰坪坝营


构建三条旅游环线


即依托长江、清江打造“两江”经典旅游线,依托州域内的世界遗产唐崖土司城和恩施大峡谷、利川腾龙洞、咸丰坪坝营、建始石门河等打造自然(文化)遗产旅游线,依托鹤峰、来凤、宣恩等地民族风情浓郁的优势打造民族风情旅游线。



利川腾龙洞。陈小林摄

为什么说着说着感觉就停不下来了呢?因为要说的太多,要看的也太多。


恩施这么美

以后会更美

我在这等你

随时欢迎你



来源:恩施日报/恩施晚报/中国恩施旅游网/综合

编辑|梅珂、胡成冞、刘丹璐 实习生胡秋涵、贺勰

审核|邹瑜

上一篇

加快推动美丽恩施绿色崛起,促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应勇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调研

下一篇

大清江,恩施旅游必去景区

文章分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