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特产: 恩施土家腊肉

恩施特产: 来凤大头菜

恩施特产: 恩施麻鸭

恩施特产: 巴东玄参

恩施特产: 巴东独活

旅行唐崖土司城

编辑: 宣宣充电站 2022-03-09 17:00:16 3195


简介



唐崖土司城址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唐崖镇,背靠玄武山,面临唐崖河。唐崖土司城的遗址所在地古属施州,主要族群为自古定居于此的土家族,元末起由覃氏土司世袭统治,管辖领地600平方公里。


唐崖土司城始建于元朝至正十五年(1355),鼎盛于明天启年间,废止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共历16代18位土司,计381年。城址占地总面积74万平方米,主要遗存有张王庙、“荆南雄镇”牌坊、衙署、大寺堂、土司墓、采石场、营房、桥上桥、院落、道路等自然景观遗存。


唐崖土司城城址格局清晰,功能完备,保存完整,为西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土司城址之一,对研究中国土司制度和土家族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7月,在德国波恩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土司城在山水秀丽的唐崖河西岸玄武山麓,土司城帅府内,布设机构颇完整,建有衙署、官言堂、大小衙门、牢房、阅台书院、靶场、万兽园等。唐崖土司曾是尖山、活龙、二仙岩、清坪一带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土司城内有三个主要遗址:石牌坊、石人石马、土司王墓。


建筑介绍


城墙

唐崖土司城的东面、北面和南面大部分地方修建了城墙(又称外城墙),在其北面和东北面还修建了内城墙。城墙以自然石块稍微加工后垒砌而成,现大多可见,并保存在1米以上。其中,临河一面保存最好,高达2.5米,现存城墙基宽3.2米。


在城的东门处,原有的城楼基础墙体远远大于城墙的宽度,现残宽6米至7米左右,可明显看出是城门楼的基础,现东城墙残长150米。


街巷


城址中的街巷,至今仍清晰可见。由三街十八巷三十六个院落组成,分为上、中、下三街,呈不则形状,全长880米。以石牌坊为中心,称中街,街面全部以青石铺砌而成,条石长2米,宽0.3米,横向顺街镶嵌,街面宽阔而整齐。沿大衙门而下,称上街;沿小衙门而上,称下街。36条巷道仍以石块铺砌,随地势连接街道,四通八达。其中在上街和南城墙之间依次平行着“一横道”、“二横道”、“三横道”。


文物遗存


衙署区(含石牌坊)

衙署区遗址位于城址中心位置,周围院墙围合,为一大型院落,东西长218米、南北平均宽155米,总面积33790平方米。遗址分布于自东向西的五级台地,地势逐渐抬高,沿东西轴线依次为“荆南雄镇”牌坊、大衙门遗址、官言堂遗址及附属建筑、内宅,建筑皆朝东。除牌坊为地面遗存外,其余皆为地下遗址。


“荆南雄镇”牌坊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是朝廷为表彰第十二代土司覃鼎的战功而立。为唐崖土司城遗址中最具标志性的建筑遗存,是衙署区建筑群的起始。前有石阶与中街垂直连接。牌坊为砂石仿木结构,高7.15米,通宽8.04米,三开间,四根石柱前后有高2.5米的抱鼓石及石狮(现残存一个)。横额中两面分别书写“荆南雄镇”和“楚蜀屏翰”八个阴刻大字。前后均有题记,记录了牌坊的建造缘由、时间。中间枋面雕刻“土王出巡”“哪吒闹海”等题材,两侧枋面雕刻“渔樵耕读、槐荫送子”及麒麟、龙、凤等图案。这些题材多取自汉地,但有本地变通,也有直接反应土司生活“土王出巡”等,是汉土艺术结合的产物。


文案 | 冰曦

排版 | 柚子

责编 | 媛媛

审核 | 莯莯、小鸭、耿耿

图源 | 网络、侵删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宣宣充电站

上一篇

王府九进堂是恩施土司城的核心灵魂所在

下一篇

恩施大峡谷—腾龙洞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候选地!

文章分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