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利川石工号子-非物质文化遗产

英子
2022-03-09 22:10:08

非物质文化遗产│利川石工号子

利川石工号子是中国湖北省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利川地区传统石工技艺中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利川石工号子起源于利川地区的石工工地上,被石工们用来在辛勤劳动中鼓舞士气并增加工作效率。

利川石工号子的演奏器乐是由一种特殊的二簧管器乐构成,被称为“号子”。号子使用的主要材料是一段竹子,经过特殊处理和制作,形成了独特的音色和演奏特点。演奏者通过双唇振动,控制气流的大小和力度,产生高亢激昂的音乐声响。

利川石工号子的演奏形式主要有两种即时演奏和踏歌演奏。即时演奏是指演奏者根据现场情况,随机创作音乐并演奏出来,既具有即兴表演的特点,又能够反映出石工工作的紧张和兴奋。踏歌演奏则是演奏者在工地上踩着节奏,边唱边演奏,通过歌词表达对生活和工作的感激和祝福。

利川石工号子不仅具有音乐艺术的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利川地区石工工匠的勤劳和坚毅精神,传承着石工工艺的传统和技术,成为利川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利川石工号子的传承和发展也得到了社会的重视和支持,通过举办音乐演出、比赛和培训等活动,促进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恩施利川石工号子-非物质文化遗产

利川山多,老百姓靠山吃山,充分利用山中的石头,用于生产和生活。利川鱼木寨被誉为“石料博物馆”,这里的石头被玩出各种花样老百姓住在石屋里,走的是石板路,用石头建造大型的卡门和寨墙,用石头制作盆、凳、锅、碾等生活器具,甚至在死后也用石块建造大型墓碑。鱼木寨现存着10多座清代的墓葬,规模如山中的城堡。每座墓前都有高大的石碑,精雕细刻,堪称艺术珍品。而抬石的号子又分为慢步号子(也叫慢腿)、快步号子(也叫快腿、捡脚号子、小快腿、碎步号子)和摇肩号子。这些号子的声音节奏明快,热烈欢快,铿锵有力。

恩施利川石工号子-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20世纪50年代起,利川的文化干部就开始收集整理利川石工号子。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中,收录了来自鄂西南地区的石工号子,全部都来自利川。这些石工号子分别是《好久没到这方来》、《留小郎》、《干哥子》、《罗幺姐》、《点点红》、《叶儿叶》和《一枝花》。这7首号子的记谱工作是由周叙卿进行的。近年来,利川市进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共搜集到了90首石工号子。 于2014年5月,石工号子被列入了利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到了2022年除夕,利川石工号子《点点红》登上了央视春晚舞台,并受到观众们的热烈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利川还有一个有名的景点——鱼木寨。

恩施利川石工号子-非物质文化遗产

位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东部边缘和长江始入第三级地形阶梯过渡地带的鱼木寨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区。土家苗族在鱼木寨居住了数代与石头打交道,对青石情有独钟,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到他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去,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严格来说,鱼木寨的石头应被称为青砂石或绿豆沙石。这种石头比真正的青石要柔和一些,却比真正的沙石更坚硬一些。由于当地人的习惯,通常称之为青石。青石具有硬度、韧性、耐磨损、天然环保和翡翠般的光泽。在鱼木寨,青石是这里不变的颜色,永恒的颜色。无论是脚下的青石路,还是寨子里的青石悬崖峭壁,甚至是雄壮的主寨楼都是用青石砌成的。各种大小的石碑散落在寨子里,有立式的,有卧式的,有独立的,也有三进成碑屋的。碑上的文字鲜艳夺目,人物栩栩如生,且带有镂空雕刻,巧夺天工。如果这些石碑用花岗石雕刻,就没有现在的细腻;用黄沙石雕刻,也不会有现在的完整。只有青石才能创造出这些令人赞叹的墓碑。

在陡峭的绝壁上,人们用青石条错位镶嵌而成了令人汗水涔涔的“亮梯子”。青石的柔韧性保障了人们的安全,使他们敢于行走。在鱼木寨,房子都是用青石修建的,有的用片石,有的用石砖,形成了独特的民居建筑风格。各种用青石制作的器皿、石桌、石凳等雕刻精美,遍布寨子,形成了青石文化的奇观。

鱼木寨景观的核心因素是青沙岩石,它构成了雄、幽、险、奇的特色。鱼木寨的人们世代与青沙岩石抗争,改善生存环境。青沙岩石同时也是鱼木寨人们每天共处的朋友,是大自然对鱼木寨人们最慷慨的赐予。鱼木寨人利用身边取之不尽的资源,实现了“靠山吃山,靠石用石”的生计方式。石头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寨民融为一体。因此,寨上人亲切地称青石为“石宝”,这足以显示出人们对青石的喜爱程度。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巴蛮说

鼓励一下博主吧
2745
分享
猜你感兴趣的目的地
猜你感兴趣的景点
  • 鱼木寨
    鱼木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