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居住着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蒙古族、回族等28个少数民族。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应芭蕉乡枫香坡侗寨景区的邀请,4月12日,恩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演土家女儿城基地开展“非遗展演景区行,走进枫香坡侗寨”活动。
一曲悠扬的恩施鹤峰满堂音《嘉宾远到是稀客》唱起,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帷幕。
纯朴的民乐伴奏和纯粹的民间小调打动了在场的观众,掌声响起来,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目轮番上演......
表演:利川代表性传承人 邱光清
龙船调又名种瓜调,发源于湖北省利川市柏杨镇,2009年龙船调入选世界25首经典民歌之一,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节目:巴东堂戏《梁祝》——山伯访友选段《十八相送》
表演:巴东堂戏代表性传承人 谭文署
鹤峰穿句子山歌代表性传承人 邓芝兰、邓胜兰
巴东堂戏,又称踩堂戏,稿荐戏,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同南剧,灯戏,傩戏,柳子戏,并称为恩施州地方戏剧的5朵金花,是全国386种地方戏剧之一,因平时多在堂屋内表演,故又称堂戏。
节目:南曲《渔家乐》
表演:非遗展演队
南曲亦称丝弦,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南曲主要流传于清江流域,以坐唱为主要表现形式,节奏平稳舒缓,字少腔多,十分雅致,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节目:恩施民乐弹唱《吊脚楼上等情哥》
表演:非遗展演队
吊脚楼,也叫"吊楼",是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主要分布于云贵川、湘西、鄂西、黔东南等地区。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其干栏式结构,为建筑特色的营造技艺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节目:滚龙莲厢
表演:非遗展演队
莲厢又名霸王鞭,是流传于鄂西、湘西地区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舞蹈,其动作灵活多变,调子轻松愉快,唱腔悠扬抒情,于2009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次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恩施州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了感情和友谊。这些未经修饰、朴实无华恩施原生态山歌小调、欢快舞蹈,是恩施文化旅游的靓丽名片,给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留下最美好的恩施印象。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恩施土家女儿城景区
Copyright © 2020-2023 魅力恩施旅游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12378号
网站地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