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八宝铜铃舞,俗称“解钱”,是流行于酉水流域宣恩、来凤等土家族地区一种古老祭祀的歌舞形式。所谓“解钱”,是指通过祭祖还愿仪式给土家的先祖神灵“送钱”告慰。
2007年6月,宣恩土家八宝铜铃舞入选湖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八宝铜铃舞仪式共有十二堂“法事”,即请师、申法、请水、接路、甩马、打卦、架桥、扎寨、背娃娃、唱神歌、交官钱、送土王。因此,跳八宝铜铃舞也就成为祭祖“解钱”的代名词。凡主家需举办还愿、求福、消灾仪式,则由“土老司”择定“黄道吉日”举行。
宣恩土家八宝铜铃舞由锣鼓师傅伴奏,一般用一鼓、二锣、二钹、一牛角等,虽然乐器简单,但节奏明快,气氛热烈。
宣恩土家八宝铜铃舞的唱词,固定为历代梯玛所传唱的《神歌》,内容从土家族的起源、民族的迁徙到渔猎的艰辛、战争的残酷,从天地鬼神到世间万象,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涉,声腔低沉雄浑、气势豪爽。
宣恩土家八宝铜铃舞,舞时摇铃喂马、逗马、上马、跨马、奔马、赛马、下马动作成套,摇铃舞姿丰富多变,有扫堂摇铃、跑马摇铃、转马摇铃、跳马摇铃、勒马摇铃、左右摇铃、八字步摇铃、踩八卦摇铃、跳莲花摇铃、旋转摇铃、跪地摇铃、抖肩摇铃、双铃斗打、横步双铃打肩胯、踩四方摇铃等。
宣恩土家八宝铜铃舞集歌、舞、乐于一体。舞蹈动作5套组合,独立动作14个,是步伐、形态、构图的有机统一,其核心舞步是“三步罡”,舞者扣胸屈膝、一步一颤,具有流动的韵律美。音乐多以“嗬嗬腔”为内核和主要节奏,形成一种独具明快节奏的歌乐门类。
宣恩土家八宝铜铃舞不仅是一种精彩的歌舞形式,更是一幅艺术的民族历史风情画卷。它以祭祀土家祖先为主线,演绎着迁徙、战争、渔猎、农耕等社会生活场景。
视频来源:吉弘传媒
在土家族文化中,有一种特殊的舞蹈,叫做八宝铜铃舞,通常土家族的人在祭祀祖先或者向上天祈求的时候会跳起八宝铜铃舞。
相传八宝为古代土家先祖八个部落的首领,人称“八部大王”、“八部大神”,后来,八位首领先后战死,后人为纪念他们,便精心制作了八个铜铃,并按八部大王在位时穿的八幅罗裙,骑着象征祖先骑过的宝马,手摇铜铃,翩翩起舞,高唱祭祖求福的古歌,以示怀念。
因为八个铜铃代表八个首领,就把这种舞蹈取名为“八宝铜铃舞”。本来,参加“八宝铜铃舞”活动,仪局限在土家人中间进行,古话叫“黄铜不沾铁,土家不沾客(客家,指外族)”,但后来,由于土、苗、汉共赴国难,抗击外寇入侵,结下了生死友谊,土家掌堂师就把铜铃给苗族掌堂师赠送—个,又给汉族老司赠送一个,故今日八宝铜铃,实际上只有六个铜铃。随着历史发展,原为土家祭祖仪式的祭祀舞蹈“八宝铜铃舞”,后又成为象征民族团结的盟誓舞蹈。
宣恩土家族的八宝铜铃舞为酉水流域土家族所独有,是稀有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铃舞不仅是一种精彩的歌舞,一种艺术化的风俗,同时还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蕴涵着深邃的哲学价值和教化意义
有些动作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如下跪、叩头、拜神、勒马望神、踩八卦等等,但是,整个舞蹈和表现的主题,却远远超离了祈神的巫术内容,是一套相当完整的土家族远古骑马游牧迁徙生活画图。
八宝铜铃舞融歌、舞、乐于一体,它的舞蹈是步伐、形态、构图的有机统一,其步伐核心“三步罡”和“太极图”,舞者一步一颤或一步多颤,具有流动的韵律美;它的唱词为土家梯玛所传唱的《神歌》,具有《竹枝词》的风格,以土家族语言为载体世代口耳相传,或以汉字记音方式世代传承,是研究土家族历史的“活化石”;它的音乐是以“嗬嗬腔”为内核而形成的一种独具土家特色的歌乐门类,旋律音程,多为纯四度、纯五度的大跳和同度音的持续“摇晃”,是中国民族基本乐理中“摇声”之说的古老源头。
想了解恩施,扫码二维码来微信找我们
Copyright © 2020-2022 魅力恩施旅游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1018034号-1
网站地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