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记忆里,故乡的节日似乎就那么两个,中秋节,春节也就是过年。劳动节、国庆节、元旦···这些节日似乎跟农民老百姓就没什么关系了。中秋节打糍粑,月饼还是有钱人家才能吃到,厂矿企业发礼品,农村人基本上只有过春节了,春节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过程仪式,那就是杀年猪。
杀年猪是恩施地区传统年俗,一般进了腊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杀猪,为过年炕腊肉、做菜准备肉料,称之为“杀年猪”。儿时故乡童谣中说“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盼望杀年猪吃肉的心情。
儿时故乡的村里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有猪圈,养猪对于乡户是一件大事儿。春节前后是买小猪仔的时间,讲究是颇多的,猪毛的颜色,腿的长短,胯的大小,以及是谁们家喂的母猪···,这些都决定着年猪的大小,肉的品质。猪圈也是有讲究的,春节三十晚上点上香腊纸烛敬猪圈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仪式,祈福喂养的猪一年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待到腊月杀猪时,膘肥体壮。如果哪家农户的猪在春夏秋的任何时间病死,那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预示着来年生活水平的下降。
养年猪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整整一年,每天从早到晚喂好几次。无论天气好赖,刮风下雨, 无论忙闲,无论农户健康与病态。喂猪的食物就是自己家地里边儿的一些农作物,野草,或者是吃饭剩下的粮食作物肉蛋之类的。喂猪的猪食与时令也有直接的关系,春天漫山遍野的野菜,这是猪的最爱,割回来之后,放锅里边煮熟,加上粮食。待到秋冬之际,红薯土豆那是必不可少的,土豆必须蒸煮熟透,因为有个别的土豆发了芽有毒(含龙葵素),这是每个养猪农户都知道的常识。不管每天喂什么,玉米面是永恒不变的主料,这样才能使猪膘肥体壮。一家农户一般养一头猪,家里种地多的,玉米产量高有条件养两头或者三头。种地少的养一头猪玉米面还不够。
待到腊月杀猪时,这是一个很隆重的日子,会提前几日去赶集的,买上几种新鲜的蔬菜,蒜苔,辣椒,豆角,豆腐···再配上几样熟食香肠之类的。待杀猪当日再割上一块现肉,晚饭的材料基本上就准备好了。杀猪当日天不亮就起床开始忙了,第一件事就是烧开水,需要满满的两大锅开水。吃过早饭开始热闹了,这时水也就沸腾了。邀请亲朋好友帮忙的也来了,嫁出去的姑娘回到了娘家,在外务工的儿子儿媳回来了,亲家母,亲家公也来了。
杀猪都是要专业的杀猪匠才能动手。需要胆大利索的人,毫不心软,操起了明晃晃的尖刀,往猪脖子猛力一扎,鲜血便喷涌而出。猪的主人大都将猪血留做食用,称为“接猪血”,因为是留做自家食用,接猪血也有一定讲究,首先在盆里放少许盐,再加点洋芋粉,屠刀抽出后让血稍流一会儿再接,这样接下的猪血干净,凝固得快,开水煮后血块中呈蜂窝状,有咬劲,好吃。渐渐地,猪的叫声和挣扎,越来越微弱,眨眼功夫,没了声息,直挺挺地躺在了屠案上,不一会儿,大肥猪泡在了滚烫的开水里。众人一手抓耳朵,一手持刮刀,扯鬃、翻来覆去几个来回,猪毛就褪干净了,转眼间,黑猪变成了白猪。破肚、开膛、理肠、剁肉,两大筐白肉就摆在了院子里。
养一年猪的成绩好坏,是拿白肉膘的薄厚来衡量的,白肥肉越厚主人会越高兴的。孩子们不关心猪肉的好坏,只关心那只猪水泡能否落到手中。在缺少玩具的年代,农村孩子能得到一只猪水泡吹大揉圆扔耍抛玩当球踢,那可是莫大的幸福和梦寐以求的乐事。猪的大小,主人家的人口多少,经济状况,是决定猪肉需不需要出售一些的因素。大部分的人家都是需要卖一些的,换来的钱置办一些年货。年关边腊月里,几乎天天都能听见猪的嚎叫声。猪们那最后的挽歌总是异常地嘹亮和绵长,当一头猪的嘶叫声渐渐消隐,而另一头猪嚎叫声,会在村庄的另一个角落里响起,此起彼伏。那些天里,乡村的空气中总是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肉香。正是猪们的引吭高歌,延绵了乡户人家一个又一个幸福滋润的日子。
这头年猪决定着乡户的一年的生活水平,把一整扇猪肉分割,烙肉,懒肉(加盐储存),熏肉,半个月后,黑乎乎的腊肉就炕好了,这个是要吃整整一年的。
想了解恩施,扫码二维码来微信找我们
Copyright © 2020-2023 魅力恩施旅游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12378号
网站地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