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凤接龙桥

ify
2021-12-21 12:18:43

接龙桥的历史=土家人的革命史

来凤接龙桥简介:


来凤县城南一里有一条小河—拦河,河上有座双拱石桥的,叫接龙桥。

桥只有80多米长,5米多宽,却闻名于鄂湘渝黔边区,因为它寄托着土家人的美好愿望,记录着他们寻求解放的历史,凝聚着人民与老一辈革命家的鱼水深情。

接龙桥,又名霁虹桥,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2)。

来凤自清乾隆元年改土建县后,封建王朝加重了对土家地区的盘剥,终于于嘉庆元年爆发了以来凤旗鼓寨 为中心的鄂湘川结合部的白莲教大起义。

清朝统治者调集湖广、四川、陕甘等数省重兵,极其残酷地镇压了这次起义,土家人鲜血流成河。

灾难深重的来凤人民日思夜盼,盼世道清平,盼五谷丰登。这种美好的愿望化为一个传说:

拦河两岸两座山,南曰“玉龙”, 北曰“翔凤”,是龙与凤的化身,只是被拦河拦断了龙脉,因此土家人屡遭劫难。

据说一专看风水的梯玛还批了四句偈语:“河北翔孤凤,河南卧独龙,龙脉延过河,祥瑞满山中。”意思是说,只要修一座石桥跨越拦河,接通龙脉,就会迎来龙凤呈祥的好日子。

为谋求幸福,土家人纷纷捐钱捐粮,请来能工巧匠,修起大小两个石拱,并在石桥上精雕了一条石龙,凿上三个大字——接龙桥!

“龙脉”接通了,土家人并没有接来“龙凤呈祥”的好日子,来凤城头风云变幻,兵匪官绅此去彼来,人民的灾难日甚一日。具有革命传统的土家群众在不断地开展斗争。

来凤接龙桥

接龙桥历史:


这座桥始建于清朝嘉庆十三年(1809年)。据史料记载,在1791年的时候,清朝统治者调集了湖广、 四川、陕甘数省的重兵,残酷地镇压了以来凤玉龙山旗鼓寨为中心的鄂湘川结合部的白莲教起义。起义被镇压之后,灾难深重的来凤人民日思夜盼世道清平、五谷丰登。而这种美好的愿望便逐渐的化为了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在拦河的两岸有两座山,南叫"玉龙",北称"翔凤",它们分别是龙与凤的化身,但是却被拦河"拦"断了它们之间的龙脉,因此来凤人民才屡遭劫难。据说只要修一座石桥跨越拦河,接通"龙脉",就会迎来"龙凤呈样"的好日子。为了谋求幸福,嘉庆十三年(1809年),来凤人民纷纷捐钱捐粮,请来能工巧匠,修起大小两个石拱,并在石桥上精雕了一条石龙,还凿上了"接龙桥"三个大字,是来凤境内最大的清代石桥。

接龙桥建好后,经历了无数的风霜雪雨。而其中最应当被铭记的,恐怕就是当年红军在这里留下的足迹。

来凤接龙桥

来凤接龙桥风光事迹:


1934年4月,贺龙率领红军从湖南甘壁寨进入来凤境内,领导来凤人民打击土豪劣绅。同年10月,为了策应中央主力红军突围长征,贺龙率领红军一部在向湘西挺进的途中,再次进入来凤。在驻防期间,贺龙在百福司附近的老潭湾召开群众大会,号召青年起来革命,参加红军。会后,当地40多人参加了红军。拦河两岸人民欣喜若狂,纷纷走上接龙桥。从此,接龙桥便成了人民心向革命的象征。

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共1.7万余人,从湖南桑植刘家坪出发长征。红六军团18师4000多人奉命留守,在龙山牵制敌人。而湖北境内的来凤和湖南的龙山县城只相距7.5公里。12月8日,红军18师完成牵制任务,从茨岩塘出发长征。20日,红军18师长征受阻,由桑植、永顺折回龙山,至召头寨马阻岭遭敌军伏击,只1000余人突出重围。21日强渡酉水河,从卯洞入湖北来凤县境内打游击,不久也离境长征。在红军的部队进入来凤境内之后,国民党反动派便也急匆匆的调集重兵在来凤驻扎,妄图堵截消灭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敌三十八旅旅长潘善斋在城南布防,猛见"接龙桥"三字,又见石龙栩栩如生,联想到群众时时讲"接龙",谈"接龙",顿感心惊胆战,便命令匪兵砸了石龙,凿了"接"字,换名"截龙桥",在桥上筑碉堡,布防线。但来凤人民没有被敌人的淫威吓倒,他们不仅把"接龙桥"叫得更响,而且不顾生命危险,为红军送信带路,支援粮食,更有数以千计的贫苦农民,跨过接龙桥参加了红军。在来凤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红军终于在1936年5月打到来凤境内,并在来凤县刺猪槽和宣恩板栗园歼敌两个师,然后开始了万里长征。1936年1月9日,红18师到达贵州江口与红二、六军团主力会合时,只剩下600多人。红军离开龙山长征的第3天,有150多名革命群众被国民党杀害。不久,潘二银等70多名革命群众也在来凤被杀害。根据地各县被杀的革命群众,人数均以千计。

14年后,饱受磨难的接龙桥终于又一次接来了当年的红军--人民解放军,"截龙桥"也随之再次被"接龙桥"代替。

"文革"的时候,有人把接龙桥几个字铲了,桥又一次被更名。"文革"结束后,贺龙的女儿到接龙桥视察,"接龙桥"几个字才被重新雕上。1984年4月7日,时任党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来凤,兴致勃勃地挥笔题写下"接龙桥"三个大字。

鼓励一下博主吧
264
分享
猜你感兴趣的景点
  • 虹桥
    虹桥
  • 回龙山
    回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