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洞风景区位于湖南、湖北和重庆三省市的交界处,在酉水河来凤县百福司镇段。距离张家界风景区约230公里,距离湘西里耶秦简出土地约70公里,距离黔江小南海约110公里,距离渝怀铁路龙潭站约80公里。酉水河发源于湖南宣恩县的七姊妹山,流经来凤县、龙山县、酉阳县、秀山县、保靖县、永顺县和古丈县,蜿蜒流动600公里最终注入洞庭湖,进入长江。 卯洞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文化底蕴而闻名。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是一处理想的旅游胜地。
卯洞景区位于酉水河上,是一座壮观、雄伟、奇绝的大山河洞。洞高38米,宽58米,长220米,洞内景观独特,令人叹为观止。在卯洞周围的一平方公里范围内,还有数十个大小溶洞,它们以各种奇特的方式互相对应,形成了引人入胜的溶洞奇观。卯洞是一座大伏流洞,酉水从洞中穿过,形如卧龙吞江。沿着酉水的河岸,石峰溶洞星罗棋布,美丽的传说如“落印潭”、“仙人洞”等一直流传至今。
卯洞洞口上方约100多米处是仙人洞,相传洞里曾居住着仙女。在洞口下方的自生桥上下,土家族人民曾经因多年干旱而粮食严重匮乏。仙女得知后慈悲地借给他们一些粮食。后来丰年之后,一些不良之人将借来的稻谷还回时只还了糠壳。仙女告知此事后,玉皇大帝大怒,立刻派出电母、雷公和乌风暴雨。他们将自生桥打断,并将仙女带到天上。自生桥下只留下一棵灵芝草,人们望之生畏,不敢采摘。实际上,仙女洞是土家族人民祖先的悬棺廊场,巧妙地用原始工具雕琢而成。这些巧匠的智慧在当时无与伦比。1992年的考古工作揭示了仙女洞的悠久历史,文物的发现将其历史推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晋朝时期。
卯洞周围有许多山洞,山顶、山腰、山坡、峭壁和水边都有洞穴分布。洞穴之间背后、对面、上下相通,形成了独特的洞穴景观。例如南岸的洞口称为月亮洞,洞内有许多岩燕。北岸的洞口称为未名大洞,洞顶垂吊着两坨钟乳石,形状分别像岩磨和土家族女人,非常栩栩如生。正洞边上还有一个大洞,与正洞相通。洞内的大厅陈列着石笋,与钟乳石相互呼应。其中有五坨大型石笋,形成了“龙”、“凤”、“麟”、“龟”和“鱼”的形状,仿佛赋予了它们生命。
卯洞附近还保存着百户司土司王城遗址,这是清代来凤某知县游玩卯洞时所作的诗“南山卯洞太奇绝,山势回环水势灭;其中灵怪多异常,大洞正洞景差别。”这表达了他对卯洞地形景观的赞叹之情。
卯洞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地方,也是百户司土司城的所在地。在1992年,对卯洞的老司城中的仙人洞进行了考古挖掘,结果发现了131件文物,这些文物数量之多、时间跨度之大以及文化内涵之丰富,在拥有悬棺葬俗的地区非常罕见。这次发掘进一步证实了卯洞景区历史文化的弘大和精深。
卯洞以其吞河吐水而著名。河水在卯洞中蜿蜒流动,河面平缓,河谷幽深,整个过程宛如卯洞轻松地吞噬和排放河水。它不需要咀嚼,不需要卷动,嘴唇张开就自然流入,仿佛盘古开辟天地的姿态。在群山之间、僻静的乡野中、曲折的地段中,它仍然保持着远古的动作,没有任何改变,没有挪动半步,没有移动半寸,它守护着岁月的孤独,等待着季节的寂寞。它在昼夜间咆哮、怒吼、撞击,用喧嚣的节拍与酉水互相呼应,用婉转的旋律与酉水起舞。卯洞还带有美妙的乐曲,像锣鼓般铿锵有力,像琴弦一样抒发情感。当洪水肆虐时,它能转危为安,将波涛滚滚化解成平静,将湍急的水流调和为平缓,让河水在上游和下游都得以平安无事。同时,它还带来了岩头塑像,带来了泥沙围绕着岸筑起的坝,河水越流越长,河岸越流越光,形成了天然的地质画廊,就像一个迷宫让人眼花缭乱。
这就是卯洞的文化魅力所在,它以丰富的历史文物以及神奇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卯洞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貌,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文化的博大与深厚,也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奇妙和壮丽。无论是历史爱好者还是自然迷都能在卯洞找到属于自己的欢乐和惊喜。
卯洞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来凤县百福司镇段,是一处历史悠久的隧洞。卯洞从酉水源头延伸而来,沿洞壁边缘铺设了岩板,使得酉水变成了地下暗流。这个经过千万年的流水不仅可以供木船、木排通行,也成为了进出口之间的便捷通道。
在卯洞中,白雾缭绕,清风拂面。洞口处有一座拦河堰,形成了一片幽静的水域。洞下有一处深潭,因此被称为落印潭。
相传,在五代时期,有一位土司王弟为了夺取王位而偷走了王印。当王兄醒来发现王印失踪后,他迅速追赶王弟,看到他带着印跳入了水潭。土司王拿起弓箭射中了王弟的屁股,王印从他嘴中掉落进了潭中。后来,一位渔夫在潭中打到了一条鲤鱼,将鱼献给了土司王。王厨在剖鱼时发现了王印,并将其交还给土司王。从此,这处水潭被命名为落印潭。
如果您想参观卯洞,可以拨打电话0718-6461666进行咨询。游览卯洞通常需要1至3小时的时间。门票价格请咨询当地景区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