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箭竹坪手工榨油坊

习惯
2021-12-18 12:51:47

箭竹坪手工榨油坊介绍:


位于宣恩县李家河乡箭竹坪村小茅坡。建于民国时期。由榨房及附属的主榨、土灶、碾槽、石磨组成。榨房为穿斗式,两开间。一间放主榨、石磨、土灶,另一间设石碾。主榨用整木制成,设于“灶屋”里侧。灶用砖封泥煳,左右两端各设一个火膛,上架一正一斜两口大铁锅。碾槽由几块大岩石凿槽拼合。石磨由岩石打凿而成。该油坊是鄂西地区现存数量不多的传统手工榨油坊之一,对于研究当地生产、-习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五批)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深居大山里的土家族人有种植油茶籽、花生、油菜籽等油料作物的习惯,收获后,暴晒脱壳,然后送到榨油坊取油。在二十世纪70年代前,由于土家山寨还没有机械榨油设备,农民都是靠手工榨坊取油,基本上两三个村就有一个榨油坊。后来机械榨油普及后,手工榨油逐渐消失。箭竹坪村榨油坊现有恩施保存完好的一套手工榨油设施。

据传说,土家族人榨油要在榨油坊祭祖师。每年立秋或立冬是榨油坊开工日,榨油坊的榨工和在场的榨油客户要点亮蜡烛,燃起红香,虔诚地在神位前叩拜。祭拜祖师后,就可开始榨油了。

古法压榨视频介绍:


手工榨油步骤方法:


手工榨油分为10道工艺。一、祭祖师。每年立秋或立冬是“法定”的榨油开工日,老师傅侯仕松带领榨工和在场的榨油客户,点亮蜡烛,燃起红香,虔诚地在赵公祖师神位面前,三跪九叩,请他“指导”一年的榨事。

二、剥晒籽壳。将从田里收获的菜籽粒放在干净的篾制晒席里晒干。

三、炒制菜籽。将晒干的菜籽倒入土灶上斜放着的铁锅里,用翻籽板翻动,炒制成茶黄色,舀出倒在晒席中摊凉。

四、上磨初碾。把菜籽倒入石磨,用人力拉动“磨搭勾”,带动石磨上的磨盘,将菜籽碾成粉末状。

五、入碾粉碎。将菜籽粉均匀地铺入碾盘的碾槽内,用畜力带动碾架上的石磙碾压菜籽,再次加工。碾盘所有构件都由木质制成,做工精巧,既实用又颇具审美价值。

六、上甑蒸熟。菜籽碾成粉末后必须用木甑蒸熟。将碾槽内的粉末装入一只大木桶形的“甑子”,要在甑子里垫稻草。甑子放在灶台上的铁锅内,锅内已装满加热的水,灶膛里的火熊熊燃烧,一直蒸得木甑内大冒热气,这时整个榨油坊雾气腾腾,芳香扑鼻。

宣恩箭竹坪手工榨油坊

七、打胚分包。用稻草垫底将蒸熟的菜粉填入圆形的铁箍之中,做成胚饼。

八、放槽插尖。将菜饼一块块整齐地码放在主榨的榨河内,用码子(木楔)挤紧。

九、开撞榨油。把菜饼放入榨河靠人工的压力把油榨出来,把木楔打进去是最精彩的场面,我们叫它“打油”。屋檐下横吊着一根大碗粗细、长5米多的木头,一端戴上“铁帽”就成了撞锤,利用荡起的力量撞击油榨加进的码子,用油锤敲打,根据需要随时添加码子,在巨大的压力下,菜油顺着槽眼流出。荡起冲锤要费力气,即使是深秋,榨油师傅也大汗淋漓。

开榨时,掌锤的老大,执着悬吊在空中的撞锤,唱着有节奏的号子,在助手的应和下,将撞锤悠悠地撞到有槽上的“尖子”上。由于木质榨河共鸣腔极好,撞锤与“进桩”的撞击声,有如长鸣的金钟,顿时与阵阵油香搅缠在一起从油坊里飘荡出来,弥漫旷野。

十、挤压取油。在多个大汉手执悬吊在空中的木撞锤有节奏地不断撞击中,被挤压的油胚饼便渗出一缕缕金黄色的清油,汇集到榨河里,从榨油孔中流出,清香透亮。

宣恩箭竹坪手工榨油坊

箭竹坪手工榨油坊地址:


箭竹坪手工榨油坊位于宣恩县李家河乡箭竹坪村二组,建于解放前。沿用至今,保存完好。

鼓励一下博主吧
224
分享
猜你感兴趣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