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仙岩湿地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东接活龙坪乡的寨子坪、南至活龙坪乡的朱家坪、西与重庆市黔江区交界、北起活龙坪乡的沙帽山,是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型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总面积5404公顷,核心区面积2250公顷,缓冲区面积1109公顷,实验区面积2045公顷。区内中部平坦开阔,平均海拔1400 m,最高海拔1700 m,其周缘高山耸峙,是鄂西南少有的高山台地,为喀斯特地貌。
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亚高山泥炭藓沼泽湿地,重点保护物种野生莼菜群落和鹅掌楸群落等及其生境,是长江支流乌江水系水源地。
保护区湿地类型在地球同纬度地区具有较强的稀有性和独特性,由于总体受人为干扰较少,其地质地貌、气候变化过程与该特殊类型湿地发育过程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研究具有很高的科学意义
远古时期,二仙岩山高林密,荒无人烟,是飞禽走兽的乐园。距今大约240年前,湖南常德江姓、佘姓、黄姓三家人为躲避频繁发生的洪灾,结伴迁徙到湖北省咸丰县二仙岩定居,成为山上最早的住户。据流传下来的故事说,当时,江姓、佘姓、黄姓三家人最初选择的落脚点,是在二仙岩悬崖下面一个小地名叫黄角树的地方。当他们伐木、割草,搭建茅草房时,赫然发现几棵树的树杈上,有凌乱的“水打渣”——洪水泛滥冲刷来的枯枝杂物。这还了得!看来,这地方也曾被洪水淹没过,不安全。于是,他们再次开拔,继续向上,沿着悬崖峭壁上猎人凿出的石级,登上了二仙岩。他们在二仙岩上定居之后,不时下山,去大路坝集镇赶集,出售中药材等物,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在与当地居民的交谈中,他们才彻底搞明白,原来被他们误认为的“水打渣”,并不是真正的水打渣,而是乌鸦衔枯枝搭建的鸟窝。如此看来,那时从湖南常德迁徙而至的江姓、佘姓、黄姓三家人,硬是被常德的水患整怕了。
二仙岩位于咸丰县南部,是一个隆起的高山台地,整个地形呈西北高、东南低、悬崖四周分布呈齿轮地形,最低海拔1400米,最高海拔1700米,山势雄伟,境内大部分属平槽河谷、盆形湿地属云贵高原东北的延伸部分,区内中部平坦开阔,周缘高山耸峙,平均海拔1400米,最高海拔1700.1米,为喀斯特地貌。
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冬寒夏凉,雨量丰沛、雾多湿重、蒸发量小、无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4.0℃,年平均气温最高出现在7月份为24.8℃,年平均气温最低出现在1月份2.8℃,历年极端气温为-13.0℃。年降水量为1555.1mm。年日照时数为1212.4h。年降水日数(≥0.1mm)为185天,最多年份228天(1964年),最少年份156天(1956年)。
保护区共记录两栖动物2目7科13属18种,爬行动物2目7科13属17种,鸟类12目28种57属69种,兽类8目19科35属43种。湿地范围内种子植物共151科560属1097种,其中裸子植物6科13属19种,被子植物146科547属1078种。林草植被覆盖率高,流域内溪沟密布,泉水常年不断且具备多处良好的地质地形条件建库蓄水。而且二仙岩相对落差很大,蕴藏着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水电和旅游资源,且具有重要的湿地保护价值。
由于海拔较高,不适合水稻生长,所以当地农作物以玉米、土豆、红薯为主。主食大米以购买而得。二仙岩资源丰富,有蕨菜以及很多可食的野菜,有野生天麻、党参、人参、枸杞等药材,有野猪、野兔、野鸡、金鸡、麂子等野生动物。夏季雨后的雾海环绕绵延起伏的山,恍若仙境,是一大奇观。高山气候明显,不需空调即可度过夏天,是避暑胜地。其中,板栗园的水库水资源储量较大,水里还有鲫鱼等野生鱼类,可竹筏漂流、垂钓,欣赏碧湖胜景。
2006年9~10月对湖北省咸丰县二仙岩亚高山泥炭藓沼泽湿地的兽类进行了调查,记录到兽类43种,隶属8目19科。该湿地兽类属东洋界的有33种,占76.74%;属古北界的有4种,占9、30%;广布种6种,占13.96%。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兽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兽类9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兽类15种(附录Ⅰ5种、附录Ⅱ4种、附录Ⅲ6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兽类有12种(濒危物种2种、稀有种1种、易危物种9种)。分析兽类的生态类群,最后对兽类资源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1、六角洞景区:以溶洞和河流为主要景观;
2、水杉坪景区:包括保护区自然景观和生物景观、高山观日出、日落,高山赏湖泊等;
3、板栗园景区:以度假民俗风情长廊为主要景点等三处景区。
湖北省恩施市咸丰县
来恩施,不熟悉,扫码二维码来微信找我们
Copyright © 2020-2022 魅力恩施旅游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1018034号-1
网站地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