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五里乡漫山遍野的野生箬叶依然青翠。为让箬叶资源可持续发展,防止无序采摘,长达半年的禁采期马上就要来临,村民们正在抓紧时间采摘......
箬叶是一种包粽子的传统原材料
其香味独特、天然防腐
地处武陵山腹地的鹤峰县
野生箬叶资源丰富
生长面积多达82万亩
是全国最大的箬叶产区之一
被誉为“中国箬叶之乡”
“还有半个月可以收购箬叶,当天加工不完的都进冻库,加上库存,禁采期也足够我们生产了。”12月15日,鹤峰县鑫益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闵凡聪胸有成竹地说。
电能支撑箬叶产业发展壮大
发现箬叶生意商机要从1998年说起
祖祖辈辈“穷怕了”的闵凡聪
从村民手中收购当天采摘的箬叶
进行分级、捆扎后再卖给外地商人
每100片箬叶扎成一把
每把可以赚5分钱
那一年,40万把箬叶被转卖掉
赚到2万元的闵凡聪
成为了贫困小山村里难得的“大户”
后来,闵凡聪注册公司
引进生产线后
将加工生产过的箬叶
销往国内京、广、沪等
10多个城市和地区
产值达到了500余万元
2005年,有客户找到闵凡聪
要求做出口日本的箬叶订单
由于没有冻库,叶片无法保鲜
满足不了品质要求的他
只能把大单拱手让给有冻库的厂家
没有冻库咱就建!
2007年至今
8栋冻库陆续在几个村建起
新鲜箬叶就近收购后
可以马上入库
并在零下20度里妥善保存
充足的电能为冻库的
24小时运转提供了可靠保障
公司年加工生产箬叶可达1500吨
年产值有3000万元
出口订单占总产量的20%!
“你放心,冻库建到哪里,
我们的电就供到哪里,
党员服务队24小时随喊随到!”
2007年,时任五里供电所
所长董波的承诺
让闵凡聪吃下了定心丸
此后的14年来
供电所长换了5任
但坚守的承诺从未改变
电能推动箬叶产业升级转型
“今年我的箬叶除了出口韩国、意大利、日本,还首次接到了德国的订单。”12月15日,鹤峰县发林箬叶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年华自豪地说,“根据客户的需求,我们加工的箬叶分为干湿两种,份额各占一半。”
杨年华所说的“湿”箬叶
指当天采摘的新鲜箬叶
清洗后进冻库储存保鲜
“干”箬叶则是指
晒干、风干
或者烘干的箬叶
“用传统晒干、风干的方式
占地方、费时间
叶子品质也得不到保障。”
杨年华说
这成为生产干箬叶的厂家
都选择用“电干”的主要原因。
晒箬叶一般是用剖成两半的
细竹子把叶片夹住
用线缠绕固定后
一层层架在院子里
至少需要两三个大晴天才能晒干
如果遇到阴雨天
叶片干燥程度不一、色泽不均
甚至可能导致发霉
轻则卖不出好价钱
有时白忙活根本卖不掉
用电烘干有多便捷呢?
不受天气影响
随时可以加工
码得整整齐齐的箬叶
推进烤房、合上电闸后
鼓风机用热风直接
就把箬叶吹干了
“我家有4间烤房,
一间可以同时烘干6000斤箬叶,
品相好、品质好,售价也高。”
杨年华介绍
电有保障
企业还在消毒、真空包装
打包等环节广泛应用电气化设备
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供电服务解决产业发展后顾之忧
今年6月
供电公司太平供电所所长杨国林
从一份重点扶持规模企业名单上
发现了一家所里
没有登记过用电户头的公司
上门走访后,杨国林了解到
这是鹤峰县疫后注册的
第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
县政府将其纳入到重点扶持范围
负责人董胜凯刚投资300多万元
新建了生产厂房
更新了设备、设施
却在办理用电增容时发起了愁:
原来,改造线路和更换变压器
所需的资金,实在是周转困难
于是,杨国林马上带人
对用电设施、设备进行统计分析
测算出负荷需求
属于零费用接入范围后
第一时间将用电增容报装申请书
送到董胜凯办公室
请他签字后
把剩下的事包圆了
不让发展等电。国网鹤峰县供电公司坚持“不停电就是最好的服务”,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带电作业已有114次,有效提升供电可靠率。“工作中我们多用心,企业就少操心,好给他们节约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展生产!”杨国林说。
用电有保障,箬叶变“金叶”
依靠丰富的野生箬叶资源
鹤峰县先后发展起
100余家箬叶生产企业
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
人均劳务收入超过3.5万元
年销售干箬叶1万吨
盐津箬叶8000万把
速冻箬叶10亿片
年产值达6亿元
“娶的是箬叶姑娘,住的是箬叶房。”当地村民幸福地说。过去长在荒山、无人问津的小小箬叶,成为乡村振兴富民增收的大产业。
来源/湖北民宗,在此致谢!
在看点这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施南府见闻
Copyright © 2020-2023 魅力恩施旅游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12378号
网站地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