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来凤小区是门西集庆门的大bug,一大片方方正正的混凝土公寓搭在老巷子旧瓦房旁边,倚着破破的城墙独自美丽。后来,集庆路翻修了一遍又一遍,城墙外的赛虹桥高架堵到飞起,老门西拆的拆留的留。
来凤小区非但不为所动,反而从小区里生长出一片野生店铺,老头老太们袖子一拢,下楼=逛街。直到今天,当城市光彩照人,熙南里、国创园等网红街开到家门口时,来凤小区重新成为了集庆门里的大bug。那份热络而和缓、平静却延宕的老城南生活,不为伊人改。 来凤小区
LAI FENG XIAO QU
Plog.26



来凤小区是典型的城南老小区,95年建成的它比许多年轻人的年纪都要大。它也是很多老南京人生活的缩影,久久不断的香火味,人头攒动的街巷,呼啸而过的电动车,吆喝声与打牌声不绝于耳,人来人往的来凤小区不拥挤也不算太安静。
这里的建筑保持着九十年代的老样子,居民楼的外墙上还盘踞着老旧的水管和凌乱的电线,楼栋口生锈的铁门,记录着缓缓流淌的时光。慢慢往里走,半开放式的楼顶上挂着晾晒的衣物,旧家具被随意摆放在门外头,里面囤积着不常用的老物件,废弃的沙发椅子早已成为邻里聊天时的公共座椅。
每家每户还喜欢养些花花草草,废弃的巨型轮胎就是最好的花盆,还有在泡沫箱子里种些蔬菜瓜果的,这些都是老来凤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喜爱。
小区里的猫猫狗狗们也不怕生,猫咪多半懒洋洋地趴在路边,眯着眼睛晒着太阳,狗子则显得欢泼多了,主人在和牌友们激战,自己就跑到街上逛一圈找伙伴玩去~

大片区里有最令人羡慕的商业街,商业街自成体系,大大小小应该有上百个商户,不仅包含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价格还很亲民。怎么说,来凤小区也是老城南美食的宇宙中心,街头巷尾都藏着各种地道的苍蝇馆子,那些从小吃到大的店到现在都还在。
厚切的鸭肝,爽滑带着点劲道的粉丝和脆嫩的鸭肠,还有那用鸭油熬得扑鼻香的红油辣子,这一切,就组成了老来凤人最爱的鸭血粉丝汤!单纯地只xiú一碗鸭血粉丝汤那肯定不够,1块钱加一袋锅巴,再加一个老鸭腿,一碗鸭血粉丝能吃到的幸福和满足,几乎都在这里了~
隔着一条马路的烈火油酥烧饼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够侠情,刚出炉的烧饼层层分明,软韧有度。中间再加上一勺老板秘制的辣椒浇头,没有想象中的辣度,却更加香酥无比~
与烈火油酥烧饼隔着几家商户的吴阿姨炒栗店,他家的知名度也不用小资多说。福建锥栗的甜度超高,刚出锅的时候,每一颗栗子肉都挂满了清甜的糖水,栗子肉细腻软糯。除了栗子,吴阿姨家还上了烤红薯,个个都是圆滚滚的大肚腩,烤得外皮都渗出了蜜汁!
刚出炉的臭豆腐干,黄灿灿、油露露,微微发胖,外皮炸得很薄,要上去皮发脆,而内里却尽显鲜嫩,一股臭到尽头反是香的滋味~
不仅是小区里的这些老味道,小区旁的五福街、双塘路、仙鹤街更是在来凤小区形成了一个美食的怀抱。
不仅皮质紧实,还更具面的弹性与韧性。满满的蟹黄馅料被塞进薄皮儿里,个顶个的“圆咕隆咚”。
轻轻嗦一口汤汁,再咬上一口肉馅,猪肉的饱满与蟹黄的鲜香顿时在口腔内绽放。
此行我和小槿还有惊喜发现,在八宝前街开了10年的芳姐重庆名小吃竟然在五福街开了一家新店。酸辣鸡杂米线,份量十足,鸡肠干净利落脆,鸡心鸡肫切成薄片煮得软烂好嚼。泡椒爽口的辣深入其间,祛除了内脏的腥味。
汤里的酸辣味被茴香和黄酒调和,辣而不燥、辣得红亮、辣中带酸,一碗下肚,整个胃里都舒坦了~
担担面,肉臊子不油腻,挑一点辣油混合在其中,肉臊的鲜与酱的咸完美融合,均匀搅拌开来,让每根面条都挂上汤汁,一口接一口根本停不下来。还有五福街的常熟炒浇面馆、双塘路的蓝老大糖粥藕、徐家鸭子、仙鹤街的四川担担面、老头烧烤摊......
在来凤小区最不缺的就是牌场子,东拼西凑的凳子椅子,一杯杯老干部式的茶杯,一副扑克,一坐就是一下午,就算风有些大也绝不会影响大爷大妈们的心情。
生活中那些热闹的、喧嚣的、琐碎的鸡毛蒜皮在这里仿佛结成一张网,它拉住时光的脚步,让一切都慢下来,不急不躁,不匆不忙。

慢吃、慢喝、慢耍,只有在来凤小区才能找到烟火气息这么浓的地方~
我和小槿站在街对面等着臭豆腐干炸好,她一边调整着相机的角度记录眼前的味道,一边感叹着,这样的生活真的太安逸了。她说:“我的梦想,可能就是退休后成为来凤小区的小老太”。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南京小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