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过社节

兜兜?有糖
2022-01-11 20:25:42

恩施人过社,祭祀是最早的主题。

社祭,是我国古代最重要和最隆重的农事祭日。“社”是土地之神。《左传·昭二十九年》曰:“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祭礼社神的日子叫“社节”。古代的社,分春社和秋社。随着时代的进步,秋社与社节活动中祭祀土地神等仪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恩施人自然保持传承了过春社的习俗,人们在社节中不仅可以受到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教育,还能充分享受舌尖上的美食——社饭的清香。

过社节,吃社饭:


说起社饭,先简单说一下“社日”,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社日就是祭祀土地神的节日,以祈年景顺利,五谷丰登,家运祥和。

社日分春社与秋社,分别在立春和立秋后举行。春天向土地神祈求保佑丰收,秋天收获后向土地神献祭以为酬报。社饭祭祀社稷的一种食品,只在春社吃社饭,秋社没有。土家人十分看重这个节日,一直还保留着隆重的节日气氛,家家户户都要做香喷喷的社饭。

恩施社节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原始性、神秘性,完全自然传承,有三大内容:“忌戊”,圆坟——拦社,吃社饭——过社节。

忌戊,朴素愿望

“忌戊”,每年立春后的第一个戊日为头戊,以后每十天为一个戊,从第一个“戊”日到第五个“戊”日,共有五个戊日。在农耕时代,人们对土地十分崇拜,“戊”日这天都要禁忌犁田、动土、入山林、挑水、挑粪、舂米、推磨、扫地、担水、拿针线。民间相信“一戊天地、二戊本身、三戊牛马、四戊阳春”的忌讳,这样庄稼才会无虫害、鸟害、风灾水灾,才会五谷丰登。五戊之后,农事日忙,停止忌戊,叫“五戊大赦”。如今,恩施市白果乡金龙坝的老人还兴“忌戊”,恩施市芭蕉乡寨湾村顺口河、浪坝的老人还能说明农事“忌戊”的缘由。

拦社,千年孝德

恩施过社节

拦社简介:

拦社,是恩施社节祭祀活动中的主体,一般在第五个戊日或社节前择日进行。春社日前,祭扫三年内的新坟,满三年的称圆坟,其家人要为亡灵举行隆重的祭奠、祭扫活动。

圆坟这天,主家内戚扛着纸扎的旗、伞、宝盖等祭品,带着水果、酒食等供品,锣鼓班子吹吹打打,讲究的人家还请有狮子、耍耍、采莲船等表演队,到墓地举行安魂仪式,这种仪式称之为圆坟。在轮番吹打中,给坟添土,绕坟一圈围红布祭帐,子女一边哭述其养育之恩,一边化纸钱,摆上社酒、社肉、社饭、斋货、水果的丰富供品,亲友依次叩头祭拜,然后就地分享供品看精彩的表演,最后燃放鞭炮以示祭祀活动完毕。民间称之为拦社或圆坟,也叫拦响社。

这种陪亡灵边吃边饮,与其进行无声的心灵交流,源于民间有灵魂不灭的思想,认为死去的人三年内灵魂仍游离于人世间,满三年时举行仪式将其送走,送其进入它该去的鬼魂世界。因仪式与死人下葬的仪式相似,民间有“重埋一道人”之说,也与二次葬俗遗风有关。

《恩施县志·习尚》:“社日,采蒿作炊,杂以肉糜,亲邻转相馈赠,为之社饭。新葬之冢,则以社前祭之,本家男妇及戚族皆往。祭毕,即于墦间饮食。”

活动结束后,一干人马才到主家坐席喝酒、吃肉、吃社饭,传递孝德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拦社,是恩施山地民族独特的纪念方式与尊老敬老的民间习俗。

有祭祀活动的叫“拦社”,没有祭祀活动的叫“过社”。

恩施过社节

社饭,传统佳肴

每当社节来临,农家女子就在田边地头采摘鲜嫩的社蒿,将之洗净剁碎用纱布包紧,在清水中除尽苦涩,在锅中文火焙干,再与胡葱、野菜、腊肠丁、腊豆干丁、腊肉丁等均匀地拌在预先备好的糯米或掺和了黏米的米胚子中,装进木头甑子用大火烹蒸。熟透的社饭,清香扑鼻,饭粒润泽晶莹剔透,油而不腻,松软可口。

社蒿含有丰富的青蒿素,驱寒除湿,有很好的药效。社饭是恩施土家族人每年必吃的时令佳肴,更是不可忽视的传统药膳。恩施人做社饭不仅自家吃,请本族或亲戚团聚过社节吃社饭,更是馈赠朋友的时令佳肴。民谣道:社节到社饭香,送完了自家的,吃不赢别家的。别人家送来的社饭再炒着吃,又是另一种风情和特别的味道。这种互赠社饭的礼仪,成为邻里之间、不同民族主妇之间切磋厨艺的平台,也是增进民族感情的桥梁。

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旅游的兴盛,社饭从家庭走向了市场。只要在社节期间来恩施,在大小酒店餐馆都能品尝到社饭,体验到这一独特的民俗。

鼓励一下博主吧
21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