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风雨桥,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风雨桥又称花桥、文澜桥,是侗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民间建筑之一。
在恩施的侗乡,有许多风雨桥。这些桥结构严谨,造型独特,极富民族气质。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和其它铁件,皆以质地耐力的杉木凿榫衔接,拔地而起。
风雨桥,又是侗寨最富民族特色的桥梁。苗寨喜欢依山而立,侗寨则大多修在河溪两旁,跨水而居。因此,侗寨就出现了石拱桥、石板桥、竹蔑桥等。因桥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
建成的风雨桥为步行桥,长80米,宽10米,高约26米。桥下部为钢混结构,五礅四跨;上部为全木质结构,采用侗族花桥和鼓楼及土家族凉亭桥相结合的建筑风格,22架木排采用中国南方特有的穿斗式组合结构,榫铆衔接的梁柱体系,亭台飞檐斗拱,屋脊瓦沿古朴精致,桥头南北两面有砖石结构的门楼,门外分别立有座式麒麟和走式独角兽。放眼望去,整座桥重瓴联阁,层层叠叠,在碧波的辉映下,蔚为壮观。
宣恩县依托贡水河穿城而过的自然优势,全力打造“贡水之滨”,建设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情的特色建筑,风雨桥作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不仅方便了群众、扮靓了县城,还对两岸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十年前,在如今风雨桥所建的位置,只有贡水河静静的流过,河的两岸都是农田,道路坑坑洼洼,市民出行很不方便。 为方面两岸群众出行,2002年底,宣恩县委、县政府决定修建一座风雨桥,当时该桥作为建州20周年的献礼工程,仅一年时间就修建完成。 如今,风雨桥已成为宣恩县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方便了两岸居民的出行,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场所。每到黄昏,人们在这里聚集,在桥的两头,老人们随着音乐起舞,桥中间,孩子们打闹嬉戏,华灯初上,桥又成了恋人们的天堂,夜晚风雨桥逐渐安静下来,沐浴在祥和的夜景之中。 没修之前就是这么一条河,两边就是一个坎,(只有)树啊,草啊这些,以前走路都要从大桥绕。 桥修起来以后,各方面都漂亮美丽,整个建筑都是木质的。 交通也方便一些,再就是桥上这些游玩的老的、少的有个好场所。 地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珠山镇沿河路宣恩风雨桥地址:
来恩施,不熟悉,扫码二维码来微信找我们
Copyright © 2020-2022 魅力恩施旅游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1018034号-1
网站地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