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美土司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容美土司是鄂西最大的土司,遗址位于鹤峰县容美镇屏山村、张家村等地,是恩施旅游景点最富纪念意义的景点之一。遗址群始建于明代晚期,包括屏山的爵府、署衙、洞府建筑群落及土司属官向氏家族 墓群,与土司活动相关的祭台、戏楼、天牢、地牢、桥梁、石刻建筑遗址,以及九峰桥、万人洞、情田峒,形成了规格宏大的容美土司遗址群。
藏密处,水美山美、人美心美、与世无争;有这么个地点,深藏密处,美景美食、美酒美歌,浑然天成......这便是土司王城。在历代容美土司王中,都具有很强的开放意识,提倡汉学,重视农耕,在建筑、冶炼、铸造、教育等多个领域,吸取中原、江浙的文明精华,生息自强,并彰显文化的光辉。明末清初,就形成了田氏土司诗人群。自田子寿、田九龄到田舜年,六代九人,人人有诗集传承,跨世二百余年。
有这么说的一句话“楚蜀各土司,惟容美最为富强。”这也是2021年“五一节”期间,因土司文化之旅,雪阳先生一行,走读完鹤峰屏山峡谷后,目标直指容美土司遗址,以《土司人文倡汉学 生息自强重农耕》为题,录入《乡村一隅》专栏。
屏山土司爵府建于明万历年间,由土王田楚产主建,容美土司王田氏世袭相承、苦心经营,在这里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土司爵府建筑群,不仅设有爵府正堂、二堂、三堂、历代土司行宫、司署大街、后街、花园、戏楼、小昆仑读书台等,还设有跑马场、习武场、阅兵台、地牢、杀人台、杀牛台、榨油作坊等,形成“三堂二街”的布局。
平山,又名屏山,地形狭长,山顶较平缓,四周十分险峻,绝壁千仞,易守难攻,容美土司曾有8代司主在此苦心经营,营建了规模宏大的爵府等建筑群落,现虽绝大部分建筑荡然无存,但遗迹遍布整个屏山。
屏山土司爵府,元末时兴起,并逐渐壮大,至明末发展至鼎盛。亦即容美土司治所位于鹤峰县城及周边区域,海拔在500米左右。
现遗址群包括爵府遗址、司署遗址、细柳城遗址、万全洞洞府遗址、万人洞洞府遗址、情田峒洞府遗址、南府遗址、中府遗址、水寨遗址、天泉山关寨遗址、官坟 园“奉天诰命”碑、容美土司家族墓地、向氏家族墓地、九峰桥、大屋场遗址、紫云山祭祀遗址、“百顺桥”碑、“保善楼记”碑、凤翔书院碑。
位于容美镇屏山村,面积约50万平方米,原是容美山土司田氏的政治中心。
位于容美镇屏山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原是容美土司田氏的常设管理机构。
位于容美镇龙王庙良种场,面积1.5万平方米。残存一段石垒城墙,长14米,高2.6炏,墙外有护城河遗迹,河上有石桥一座,城内有多处石砌房基,城内一石砌堰边立“荷花堰碑”1通,高1.2米,宽0.5米,厚0.15米。
位于容美镇庙湾村,为石灰岩自然洞穴,内有左右相通的两洞,洞内面积约2万平方米,右洞内壁上嵌土司田舜年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所撰“万人洞记”碑1通,碑文记修造洞内建筑之经过;洞外有石砌建筑遗迹,洞内采集有铁箭头、灯盏、剪刀等。
位于太平乡庙湾村,为石类岩自然洞穴,有一主洞和五个小洞,洞内面积约7500平方米,主洞外壁右侧有“情田峒”石刻及土司田舜年所撰“捷音者叙”碑,记容美土司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修造洞内建筑之经过及在此抗击永顺、桑植诸土司合攻事。
位于五里乡南村,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座寮土司在此建麻王寨,后容美土司与麻寮土司联姻,此地成为容美土司南府,面积约5000平方米。残存多处房屋遗迹。
位于容美镇容美路东城墙路北,容美土司司署所在地,遗址面积约5平方公里,残存南城墙长约200米,高5米左右,以规整块石垒砌。城内散存大量石础、砖瓦等建筑材料。
位于容美镇容美村后坝,容美土司设军事关卡。面积约1万平方米。四周环以河渠,形成水寨。现存护城河一段,长约80米,宽约9米。寨内散内石狮及大量砖石瓦砾。
位于下坪乡石堡村天泉山顶,是容美土司重要守土关寨及兵器制造场。面积约1万平方米。残存有石砌房基及大量铁渣。采集有铜铃、铁剑等。
位于容美镇张家村官坟园,共两通。均为青石质,螭首,趺座。通高3.1米,宽0.94米,厚0.26米。周边浮雕龙云图案。额阳 刻篆书“奉天诰命”,文楷书。右碑刻于明崇祯二年(162年9),文15行468字,刊明崇祯帝加封宣武将军田楚产的诰命:左碑刻于清康熙二十三年 (1684年),为康熙帝御制碑文,14行257字,记容美土司田舜年加官晋爵事,并褒奖其先人功德。
位于容美镇容 美村东阳湾,容美土司始设于元,隶属四川,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置长官司,七年(1374年)升定抚司,永乐四年(1406年)属施州卫,领长官司 五,至溥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止。田氏为世袭容美土司。面积约1万平方米。现存多座封土堆,底径5-8米,残高1-2米。部分墓前立碑。 主要有向遇春夫妇墓、赂文宪夫妇墓等。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容美土司田舜年所建,因田氏别号“九峰”而得名。位于容美镇张家村,南北向跨深潭溪。单孔石拱桥,长25米,宽4米,孔跨6米。拱券纵联砌置,单券单伏。桥北立石碑2通,前后相距1米,均为青石质。
容美土司据点。位于容美镇屏山村大屋场北。面积约5000平方米。地表散存3座房基、13个石砌火坑及石碾、石础、砖瓦等。采集有铜镜及青瓷碗、杯残片等。
位于容美镇庙湾村紫云山顶,为容美土司祭祀地,面积约700平方米。残存山门外20余级石阶及山顶的房基遗迹。地表发现一残碑上有“清康熙三十零有四春岁次乙亥重修”字样。
位于燕子乡百顺村,刻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青石质、圆首,方座,通高1.9米,宽0.58米,厚0.22米。额篆“百顺桥”,正文楷书,记容美土司上京晋谒皇帝历程及因感艰险而率众建造百顺桥事。桥已不存。
位于容美镇容美路东南端,刻于雍正二年(1724年),青石质卧碑。宽1.23米,高0.62米,厚0.31米。碑文楷书,刻重修保善楼事。楼已不存。
位于容美镇容美路东端,红砂岩质碑首残缺,残高1.1米,宽0.28米,厚0.12米,碑文行书,记修建凤翔书院事。凤翔书院为容美土司时较有影响书院,现已不存。
容美土司遗迹,遗物从多个角度反映了土司制度和土家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另外,遗址群中保存着大量壁刻、碑刻,为研究土家族文化传统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万人洞、万全洞、情田峒等洞穴文化内涵丰富,在民族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容美土司遗址的内容很丰富,但又比较分散,有屏山爵府遗址、细柳城、万人洞、情田洞、九峰读书台等遗迹,尤以屏山爵府最为主要。
遗址意义
容美土司城,因其遗存的遗物较多,对于现在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军事、经济等土司制度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是一份相当珍贵的实物资料。
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区内地形独特,西北、东南高,西南、东北低,中部陷落为盆地。州内地貌以山地为主,海拔落差较大,垂直气候差异明显,表现为典型的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恩施降水多集中于夏秋两季,冬春两季降水较少,全年雨量丰沛,气候湿润。由于恩施境内河流众多,且地处鄂西山区,每逢雨季,阴雨连绵,潮湿多雾,加之河流猛涨,时有洪涝、冰雹等自然灾害出现。因而,出游恩施的最佳时节,应选在每年春暖花开,晴好少雨的4、5月份。
湖北省恩施市鹤峰县容美镇屏山村
Copyright © 2020-2023 魅力恩施旅游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12378号
网站地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