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七孔子崖墓

无言
2021-12-16 12:57:49

七孔子墓崖位于建南镇北西部,距离南河东岸2.5公里左右,是一处备受游客追捧的文化旅游景点。这座墓崖由古人在一堵红色砂岩崖上开凿而成,共有七个石窟作为墓穴,因此被称为七孔子,也被人戏称为"仙人洞"或"蜕皮洞"。

七孔子墓崖距离建南河水面约20米,距离崖下的公路约10米。这七个石窟被分为上四窟和下三窟,两行排列。上排与下排的距离大约为1米左右,除了上排的一个石窟与其他窟相隔3米外,其余窟之间的距离都在1米以内。

这些石窟呈正方形,边长约1米左右,进深约2米;只有一个石窟呈长方形,长近两米,深度不足30厘米。所有的石窟都被开凿得非常精细,其中一些石窟的门上还刻有一些图案。

七孔子墓崖作为一个历史文化遗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这里的石窟不仅展示了古人的建筑技巧和工艺水平,还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在这座墓崖上,游客可以感受到古人的墓葬文化和思想观念,体验到历史的魅力。

对于文化爱好者和旅游者而言,七孔子墓崖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古代建筑的精美之处,感受到古人对生死的思考,同时还能领略到这个地方独特的风景。无论是历史学习,还是风景欣赏,七孔子墓崖都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景点。

利川七孔子崖墓

这些崖墓悬挂在陡峭的峭壁上,墓门呈正方形或长方形,部分墓穴上刻有图案。据介绍,这种墓葬形式反映了利川古代土家族人的奇特葬俗。土家族人在石壁上凿孔以作为墓穴,用来安放逝者。目前,当地已经发现了十几处悬崖峭壁上的崖墓,其中有7个大小不等的石洞,距今约2000多年。因为有7个孔洞,当地人称之为“七孔子”,又被称为“仙人洞”、“蜕皮洞”。这些“七孔子”大约离地面10多米,分为上四个和下三个,两行排列。除了一个是长方形,其余都接近正方形。各个洞穴之间的距离大约为1米。正方形洞室的顶部呈穹隆形,中部高约1.1米,边缘高约0.8米,宽度为1.4米。所有的石洞凿工都非常精湛,有些石洞的入口还刻有图案。关于这七个洞穴的来历,众说纷纭,让人觉得充满神秘色彩。当地传说,古时候,老人在临死前进入洞穴,有品德高尚之人经过七天七夜的“蜕变”,可以返老还童;而品德不好的人,则会倍受折磨痛苦,七天七夜后就会死去。据说曾有村民从洞内取出船形石棺,其中放置着人的骨骼。后来,经过文物普查,又从一个石洞中取出了一个箱子型的石棺,长度仅有70多厘米,里面装有一个成年人的骨骼。这证实了这种叫做“二次葬”或者“拾骨葬”的做法。即在人死后,尸体被埋在土中或放在山野里,等待腐烂之后,将一部分较大的骨头拾回来洗净,然后放入小棺中,放置在石洞中。在江南河沿岸的岩壁上,已经发现了14处43个崖窟墓葬,这是研究当地民族历史和古人葬俗的极好实物资料。当地传说,古时候,老人在临死前进入洞穴,有品德高尚之人经过七天七夜的“蜕变”,可以返老还童;而品德不好的人,则会倍受折磨痛苦,七天七夜后就会死去。据说曾有村民从洞内取出船形石棺,其中放置着人的骨骼。后来,经过文物普查,又从一个石洞中取出了一个箱子型的石棺,长度仅有70多厘米,里面装有一个成年人的骨骼。这证实了这种叫做“二次葬”或者“拾骨葬”的做法。即在人死后,尸体被埋在土中或放在山野里,等待腐烂之后,将一部分较大的骨头拾回来洗净,然后放入小棺中,放置在石洞中。在建南河沿岸的岩壁上,已经发现了14处43个崖窟墓葬,这是研究当地民族历史和古人葬俗的极好实物资料。据研究,七孔子悬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遗迹。当时由于战争频繁、生活困难,古人选择了高不可攀的悬崖峭壁作为埋葬之地,以表示对逝者亡魂的尊重和孝顺之意。悬棺葬的形式有七种一种是“木桩架壑式”,即将棺木的一端放置在天然岩洞或岩缝中,另一端则架在悬崖绝壁上的木桩上。第二种是“天然洞式”,即稍微整理或填平天然洞穴,然后将棺木放入其中。第三种是“人工开凿横式”,在临江崖壁上人工开凿长方形洞穴,大小宽窄适合放置一个或两个棺木。第四种是“人工开凿方式”,在临江崖壁上开凿宽度为1米至1.5米的方形洞穴,或利用天然洞穴改造而成,将棺木放入其中。第五种是“悬崖木桩式”,在临江崖壁上开凿2至3个小方孔,嵌入木桩,然后将棺木放在上面。第六种是“岩缝式”,在临江悬崖峭壁上有凸出或凹陷的岩石,稳定平坦,可以将棺木放入其中。第七种是“岩缘式”,在陡峭的海边崖壁上找到突起的狭窄岩缘,形成天然平台,将棺木放在上面。对于文化巴人而言,悬棺葬表示对死者的尊重和孝敬。研究悬棺葬是一个综合性课题,涉及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每一个具体项目都是一个谜题,所以也有人把它们统称为“悬棺葬之谜”。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的丧葬习俗也有所不同。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巴人聚居的峡江地区就开始出现了悬棺葬的形式。古人认为,埋葬越高,越能显示对逝者的孝敬,并且可以在未来的岁月中不再举行祭奠仪式。因此,他们将逝者的尸体放在木匣或棺材中,然后放置在高处。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悬棺

利川七孔子崖墓

关于悬棺之谜的说法有三种一种说法认为是通过凿路将棺材搬上去,然后再毁掉路;第二种说法认为是趁涨水时将棺材送上去;最后一种观点认为是使用木制绞车、绳索、定向滑轮等工具将棺材吊进去。

根据记载,1989年,上海同济大学、江西及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学者合作,利用绞车、滑轮等机械装置,在江西贵溪仙岩将一具重约一百五十公斤的“棺材”吊进了离上清河水面约二十多米的悬崖洞中。这一行动被新闻媒体和学术刊物广泛报道,并发表了相关论文,声称这一操作“重现了两千多年前古人吊装悬棺的壮观场面”,从而“解开了中国悬棺这一千古之谜”。

有些人指出,由于缺乏距今千百年的时代和悬棺葬民族的社会历史背景,关于古人使用类似绞车、滑轮的提举技术的说法缺乏有力证据。因此,要说已经解开了这一千古之谜,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如今,遗留在三峡地区的悬棺仍然是一个千古之谜,但它作为一道旅游景点备受游客青睐,已成为三峡地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另外,建南崖墓位于建南镇,该镇位于东经180°23′—180°35′,北纬30°18′—30°35′,地处利川市西北边陲。该地的国土面积为30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5112.46公顷,其中水田面积为2320.73公顷,旱地面积为2791.73公顷。该地海拔高度在589-1704米之间,地形呈现低山、二高山、高山的立体分布。

鼓励一下博主吧
180
分享
猜你感兴趣的景点
  • 仙岩
    仙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