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特产: 恩施土家腊肉

恩施特产: 来凤大头菜

恩施特产: 恩施麻鸭

恩施特产: 巴东玄参

恩施特产: 巴东独活

利川石龙寺

编辑: 魅力恩施 2021-12-16 13:21:33 165

利川石龙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龙寺简介:


石龙寺位于利川市团堡镇老街北部的一座小山上,小山高约百米,形若堡垒,林荫蔽日,空气清新,古树珍奇,令人心旷神怡。山顶平展,宽约一平方公里,极目四望,天宽地阔,万种风情尽收眼底。山下房舍绕山而建,遂成长街,依势取名为团堡。

明洪武初年(公元1368----1369年)高僧慧明从四川追寻龙脉至此,登山小山,连声赞曰:“龙潜此也。”即化缘募捐修庙。耗时三年,落成之日,一黄龙率金龟、金蛙从天而降,径直扑入正殿前池内,对佛像盘曲而卧,化为石像,拱视正殿。高僧慧明率众僧对天礼拜,取庙名为“石龙寺,”此后,石龙屡屡显灵,“每值岁旱,乡民辄聚祷于前,甘霖立沛,传曰:‘此寺有功德于民’。”

利川石龙寺.jpg

石龙寺特色:


寺分三殿,总建筑面积为1050平方米,四周条石砌基,火砖砌墙,殿内木质结构,廊柱雄立,“神像森列”,图案雕刻,精工细致;人物造型,栩栩如生。额楼刻鱼樵耕读图案,山墙绘古典神话故事,日里暮间,钟鸣磬鼓,声传十里,香火鼎盛。清末进士张定远来寺游览,观此气势,随口赋诗七绝一首:“怪石峥嵘幻作龙,飞身凌驾白云中;不是老衲吟雕琢,早乘风雷上九重。”

清同治年间,廪生冉有恒改寺庙为义学,玉皇阁上悬“从龙书院”大匾。此期间,石龙寺曾两度遭到火焚,后殿化为灰烬。光绪五年,施南知府王庭桢“毁义学及书院”,复名石龙寺。民国26年,团堡民众复建后殿,石龙寺恢复原貌,外形完整,保存至今,是恩施州保存得最完整的唯一古庙。可惜殿内设施,几度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又遭“文革”炮火劫掠,石龙被斩头切尾,龟、蛙亦头破肢残,木雕尽数摧毁,仅幸存木雕一尊,石雕16幅,石碑25块,石刻对联二幅。1987年,石龙寺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龙寺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是利川市也是整个恩施州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之一。站在寺门前,只见巨大条石嵌成的寺门的门楣上方,阴刻着"石龙寺"三个大字,大门两侧刻有一幅对联,上联为"仙鹤栖松非佛国胜似佛国",下联为"石龙绕殿似人间不是人间"。

利川石龙寺22.jpg

石龙寺最初并不是寺庙,是酉阳土司后裔冉如龙所建家庙,清代经多次重修,范围不断扩大。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当地名士周大坤等人找冉家商量,认为"此山钟灵,上有石龙,前临金子(山名),有关文风,与其秀毓一家,不如荣分众姓",得到冉家同意,随后改家庙为佛寺,并塑诸神像,将其装扮得金碧辉煌。乾隆五十四年再次重修。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知县何蕙馨的支持下,正式将石龙寺辟为义学。光绪九年(1883年),施南府知事王廷祯来到学校,见神儒混杂,认为不妥,命令将义学迁至山下,石龙寺又恢复寺庙。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前后,扩建碉楼、厅堂,设乡公所。解放后又曾先后辟为粮仓、学校。

333.jpg

石龙寺地址:


石龙寺地址:湖北省利川市团堡镇老街北部的一座小山上

上一篇

利川七孔子崖墓

下一篇

利川凌云塔

文章分割
利川石龙寺
2021-12-16

利川石龙寺

魅力恩施旅游网

来恩施,不熟悉,扫码二维码来微信找我们

回到顶部